退耕还林工程启示统筹兼顾生态文明建设的精髓
退耕还林工程启示:统筹兼顾 生态文明建设的精髓
退耕还林工程启示:统筹兼顾 生态文明建设的精髓 更新时间:2011-4-8 10:58:52 “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12年的浸润历练,退耕还林工程已将统筹兼顾这个科学方法升华为一种必备的工作思路,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精髓。 从黄河、长江的分区域补偿标准和政策制定,到农、林、水、田、路的一体规划和全面落实,再到富民、强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退耕还林工程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等诸多因素,走出了科学发展的道路。 政策・措施 要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的,退耕还林工程始终遵循着因地制宜,循序发展的可贵路径。 1999年以来,围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目标,国务院先后颁布、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生的政策措施。之后,退耕还林政策一直秉持林兴和民富的原则,逐步细化、调整种苗供应机制,以粮代赈和现金补助标准,检查验收和效益监测等政策措施。 以钱粮补助为例。2002年国发10号文件确定了不同区域粮食和现金的补助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2004年国办发34号文件将粮食补助原则上调整为现金补助。 所涉及的退耕还林的25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根据自身自然条件的差异,本着科学、求实的原则,实施了相应的举措。 在湖北秭归,退耕还林工程首先考虑到三峡工程的生态安全和库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精心组织编制了退耕还林的总体规划和巩固专项规划等文件,从布局、步骤入手,从新农村建设、发展着眼,筑起了三峡的绿色屏障。 在辽宁沈阳,为了激发退耕农民经营林地的积极性,当地出台政策规定,凡林龄5年生以上,已郁闭成林,实际经营利用林地面积100亩以上,发展林下种植项目,每亩补助500元。 在青海大通,通过不断提高退耕农牧民对退耕还林的认识,使其自觉遵守禁牧规定,并出台了管护制度,落实了管护人员,使退耕还林工程区逐步走上了“粮下川、林上山、羊进圈”的良性发展路子。 从退耕还林工程的稳步发展过程中,我们获得了诸多启示:任何惠民政策的制定,必须将提高行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增加人民群众收入结合起来,必须将改善行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必须将科技进步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 生态・民生 生态保护和民生发展,永远是相辅相成的。退耕还林成果能否保得住,取决于百姓生计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妥善解决。 我国多样化的地形条件虽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由于山地面积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为彻底改变十年九旱、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的境况,因地制宜地突破原有种植模式,在干旱硬梁地区选择种植经济价值高,抗逆性强,适合春、夏、秋三季种植的柠条为主要造林树种;在沙区确立以杨柴、沙柳为主要造林树种,以达到适地适树,顺应自然的原则,同时统筹了农牧民增收的关系。 鄂托克旗林业局局长包金山告诉记者,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8年,农民年均来自退耕还林的增收约3400元。工程区内种植的60多万亩灌木已陆续平茬复壮,预计年产值可达1440万元。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永远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达到减地不减产的目的?贵州省遵义市给出了全民皆欢的答案。 “退耕还林后,县里统一对农田进行了改造,我家的田少了一半,但粮食产量却比以前还高呢。”遵义市正安县新洲镇农民王栓民说。 遵义市在退耕还林后,着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几年来,全市共改造中低产田上百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0余万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超过0.5亩。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广,全市粮食产量在退耕100多万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连续增长的态势。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我国生态脆弱区已基本形成“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脚库坝穿靴子”的立体综治模式。 “国家要被子”与“农民要票子”的双赢告诉我们,涉农工程的实施,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等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既保得生态又关乎民生。 经济・社会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法门。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使区域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鄂尔多斯在工程建设中探索了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了林板、林纸、林饲、林能、林景和饮品、药品、保健品一体化的林业产业格局,建成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0多家。 截至2008年年底,鄂尔多斯全市林沙产业增加值达到12.31亿元,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部分乡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沙产业收入超过50%。 2007年年底,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胡锦涛总书记欣闻牧民通过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舍饲养羊,盖起了新房,买上了汽车,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时,他高兴地说,你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改放养为圈养,既保护了生态,又发展了生产、增加了收入,走上了致富道路,为广大牧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带了好头。 目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退耕还林工程区逐级形成。 退耕还林工程所延伸的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告诉我们,任何工程绝不能就事论事,孤立、片面地抓,只有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与此相关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核心目标的实现。 的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退耕还林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来源林业局网站)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