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

退出博弈美联储调息的蝴蝶效应

Aidan 0

退出博弈:美联储调息的蝴蝶效应

退出博弈:美联储调息的蝴蝶效应 更新时间:2010-2-28 0:04:29 伯南克从未想过自己的讲话会如此牵动人心。2月24日当他代表美联储发布维持低利率政策的消息后,美股和原油双双走高。相比一周前的表现,伯南克似乎更希望让人感觉到,他就是美国经济的救世主。

2月18日,美联储突然上调央行贴现率0.25个百分点,一度引发全球股市连锁下挫。

尽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声明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对宽松金融政策的改变”,不能视为美国“退出战略”的启动。但政策当局的解释,并没有对市场的恐慌产生镇定作用。市场纷纷猜测,美联储决议上调央行贴现率,是在加强“对美元套利交易的控制”和“对美元地位的捍卫”。

政策“时间差”力挺美元

客观看,金融危机一年后,纽约短期金融市场资金充裕,商业银行可通过隔夜拆借市场融资,不一定必须到央行借款。由此,美联储上调央行贴现率,并不会对企业融资产生直接影响。

但从资金的跨境移动角度看,美联储上调央行贴现率将直接抑制“美元套利交易”的扩张。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在执行事实上的零利率政策同时,下调了央行贴现率,以确保充足的市场流动性。但结果为国际投资者以低成本在美国融资,然后投资于新兴市场,提供了便利,由此,形成了大规模的“美元套利交易”。而美元资金大举流入新兴市场,又推升了这里的股市、楼市热浪滚滚。显然,此次美联储微幅上调央行贴现率,摆出回笼市场资金姿态,无疑有利于抑制美元资金的外溢。但由此也将导致亚洲等新兴国外来资金流变窄,股市等资产价格下落,市场吸引力下降。

另一方面,央行贴现率的上调,意味着长期利率的高攀,其直接影响便是美元升值。尤其是,在美联储宣布提息的前日,日本央行决定维持现有利率水平,并扩张货币供给新手段,应对通货紧缩;同时,欧洲央行的政策委员会尚未召开,中国还处在春节长假。美联储抢准时机提息,可谓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其结果是,日美欧三大货币利差拉开,美元对日、欧货币独步走高,再呈强势。金融危机后,市场普遍预期美元持续走低,美元市场信用下降,霸主地位面临挑战。如今,美联储打出“时间差”,堪称用金融政策手段,捍卫美元地位的妙招。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美联储的政策虽直指日、欧货币,但从货币力学关系看,“美元独步走高”恐将导致日美欧三大货币的结构失衡。如此,要维护国际货币结构整体均衡,就需要一个对美元不具现实挑战的货币相对升值。4月,美国会将召开关于外汇外贸听证会。国际市场关注的焦点是人民币是否会被纳入议题,即中国是否会被列为“外汇操纵国”。年初,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强调,五年内实现“出口倍增”,中国是主要出口市场。中美外汇战迫近。今后,中美如何在金融、外汇政策上协调,恐将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最大看点。

“退出战略”的如意算盘

实际上,早在2009年7月世界经济并未明显好转时,G8拉奎拉系列峰会就已开始讨论“退出”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将“退出”提升到战略位置,明确提出“出口战略”,是因为这里的所谓“出口”事实上是一个系统论的概念,也就是金融危机后,各国采取了非传统的政策手段,形成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政策系统”。

发达国家认为,这种非传统的“政策系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无法确保经济的可持续性,需要适时寻找“出口”,回归“正统的市场体制”下的“政策系统”,这就是发达国家所说的“出口战略”。鉴于“出口”一词容易与中文的“贸易出口”相混淆,中国学者则称之为“退出”。

发达国家“退出战略”的焦点瞄准在“政策引导利率”回归“平时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仅在2009年中期,对“过早退出”动向提出警告,而且在2009年11月的G20财长会议上正面提出“退出战略”的七原则,明确主张要将“财政健全化”摆在首位,并强调“其他非传统政策手段退出优先”,力主“退出要基于国际政策协调”。这意味着IMF已注意到了主要国家在退出问题上的“政治博弈”倾向。

那么主要发达国家为何要在退出问题上抢占制高点呢?各国设定的制高点又在哪里呢?事实上,日美欧各方所瞄准的“退出制高点”并不一致。美国的意图在于“抢先退出”,率先恢复“平时政策手段”,确保美元霸主地位;欧洲的目标在于与美国竞争国际金融、货币秩序安排权,不容忍美国搞“单边主义”;日本则打出“新重商主义论”,借机为日元获得相对的贬值空间,以确保全球市场份额。

三方博弈谁是赢家?

目前看,作为政策诱导利率,美国使用的是“联邦基金利率”,欧洲央行使用“市场干预利率”,日本则使用“隔夜拆借利率”,虽然名称不同,但性质相近。金融危机后美日欧分别将政策利率降至0~0.25%、0.1%和1%,总体上表现出超常的宽松倾向,以扩张短期市场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金融机构消化不良债权。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日欧降息前的利率水平并不一致,下调的幅度和时机也存在微妙差异。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紧急危机对策上,欧洲和日本刻意预留了与美国的利差,意图维护对美元的相对强势,维持国际货币的“力量均衡”。这意味着美元将面临日欧的政策挑战。

问题是,危机一年后,美国经济先于日欧复苏,率先退出的可能性上升。而日本则在事实上调整了原定战略目标,提出“通货紧缩宣言”,重新追求“日元适度弱势”。这也是日本重新扩张购买美国债的动因。

因此,围绕退出战略的政治博弈便主要在美欧之间展开。但令人担忧的是,欧洲以希腊、葡萄牙、西班牙为代表的南欧各国恰于此时爆发了“国债危机”,引发大规模的罢工浪潮,这种动向严重牵制了发达国家的“退出竞争”。

从日美欧财政状况、经济复苏势头的比较看,只要美国在退出问题上搞“单边主义”,“执意率先退出”,欧洲就将面临两难、甚至多难选择。若欧洲跟随退出,南欧为主的主权债务风险将进一步恶化,搞不好,恐酿成新危机;若欧洲不跟随美国退出,则意味着“美欧利差倒挂”,欧元将在一个时期内陷入弱势,国际货币力学关系将发生变化。由此,欧元的国际货币战略将面临挑战,欧洲对国际金融、货币体制安排上的影响力也将打折扣。

可以说,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正在上演着政策主导型的新失衡。

楼市会像股市一样吗

soul发行虚拟货币

投行收益率

联豪创投收益越来越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