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

【推荐】刘杰|离休老干童淑范与株冶的结缘-株冶有多少人

Olivia 0

▲2021年,95岁的离休老干童淑范近照。

▲1949年,童淑范在长沙参加“反帝、反饥饿、要和平、要民主”的学生运动。

▲1953年,童淑范和丈夫王图臧在东北。

▲2007年,童淑范和丈夫王图臧的合影。

▲1985年,童淑范获得各级劳动模范的奖章。

▲1996年,同事为童淑范庆贺70岁寿辰。

▲2004年的全家福

▲2016年,同事前来庆贺童淑范90寿辰。

▲童淑范的家庭还多次被评为冶炼厂和株洲市的“五好家庭”,1982年被评为湖南省和全国“五好家庭”。

▲童淑范先后获得国家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章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一枚。

“回想过去的生活经历,特别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有一个温馨,幸褔、美满的家庭,有一个在工作上齐头并进、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好丈夫。64年前在选择来株冶工作的问题上,丈夫老家不在湖南,但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夙愿,我们还是一同踏上了株洲清水塘甑皮岭这块还未开发的土地。参加工作以来,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最后停蹄下鞍的还是生我养我的这一方山水”。95岁高龄,72年党龄的株冶离休老干童淑范回忆起自己当初与株冶的“结缘”,仍是满怀深情、无怨无悔。

1926年农历3月4日,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童淑范出生在长沙市白沙镇一个偏远山村罗卜洞龙家嘴村一书香门弟家庭,村子距星城长沙市约有70公里,与革命老区平江县毗邻。童淑范六岁时开始在家乡的三合店小学上小学, 在那个暗无天日,兵荒马乱的年代,童淑范随教书的父亲漂泊流离,居无定所。1936年春季开始,童淑范随父亲先后在常德三德小学、泸溪省立四中附小、辰溪省立第四师范女子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后又回到了泸溪,考入省立四中读高中。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省立四中又迁回常德,童淑范全家迁居到常德。

童淑范高中毕业后没有马上考大学,回到长沙老家住了一段时间,故乡那广袤的田野,澄澈如水的月亮,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她的心弦。1946年春季家乡的福临中心小学招聘教师,童淑范应聘在那里教五、六年级的数学和自然两门课程,并利用业余时间复习高中课程,准备考大学。1946年夏季湖南大学招生,童淑范跃跃欲试,以优良的成绩考上了化学工程专业,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学费、食宿费全免,每一个月还享受两块钱的零用钱。

1946年至1949年童淑范在湖南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接受革命的新思想,她和一些进步同学参加了长沙市学联组织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被发展为新民主主义建设协会会员, 1949年上半年童淑范与进步同学在女生宿舍成立地下党党支部,她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党员。

1949年8月,长沙解放,读了3年大学的童淑范被调入长沙市委党校学习。同年十月东北招聘团来人招聘,她被录用到苏联专家指导下的东北行政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即后来的东北计划委员会工作。东北计委领导干部大都是来自延安的“老资格”,工作人员则是来自东北老解放区的和各大学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大部分都是曾经积极投身革命、迎接解放的地下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东北计委机关实行供给制,吃大灶,高梁小米饭,一大盆白菜、土豆或豆腐。东北气候寒冷,从头年10月到第二年5月都很难受,冬天大雪纷飞,白雪皑皑,在室内有暖气,外出穿着公家发的厚厚的黑棉衣、棉裤、毛皮鞋和毛皮帽。生活虽然艰苦一些,但是老同志对新同志的关爱和培养,新同志的革命热情、积极进取、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生活在这革命的大熔炉里,个个青春焕发,精神振奋。

童淑范当时被分配到军工林业处工作,处长王玉清是1937年延安时期入党的老革命,曾任东北局副书记陈云秘书。4个负责军工工作的同事,除童淑范是湖大毕业外,其他3人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南开大学,4人可以说个个都是师出名门,技艺高超。初来乍到,童淑范与同事们经常出差到东北所属各大军工厂检查了解军工建设、生产、储备情况。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领导要及时掌握军工方面的情况,时刻关注动态,童淑范一行下去,一般都是大厂一把手亲自接待汇报,他们则详细整理材料,及时向领导汇报。

一次和一位同事到齐齐哈尔北满特殊钢厂去了解特殊钢材生产情况,下火车后因找不到去该厂的汽车,童淑范和同事沿铁路专用线走了近5公里路程才到厂里,取下口罩,脸颊的两边冻起了两个大大的水泡。

一次到吉林了解军工被服、鞋帽生产情况,住在吉林省政府招待所,住房内没有暖气,睡的是土炕,他们见童淑范一行是南方人,把土坑烧得很热,童淑范不习惯,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那时公共交通不方便,单位又没有小汽车,便派了一辆漂亮的马车来接她和同事,那匹马高大雄壮,棕色的毛油亮油亮的,很是神气,童淑范坐在上面倍感新鲜。

1951年东北军工局成立,童淑范分配到基本建设处工作,基本建设处大约有10多位同志,主要负责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的审核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由于童淑范工作表现较好,不久就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还被晋升为工程师,两年后又当选为党支部书记。这时从南开大学毕业,分配到基建处工作的王图臧同志走进了童淑范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爱情的种子在黑土地长出生机勃勃的秧苗,经组织批准,1952年2月在东北计委的会议室里,几盒糖果,一杯清茶,领导证婚,童淑范与同为副科级干部的王图臧在同事们用大红的绸缎上书写的祝贺词中,举办了简朴热闹的结婚仪式。

1953年10月份东北计委撤销,童淑范调到北京国家建委标准设计局工作,王图臧调到国家计委技术检查局工作。1956年召开全国基本建设大会,童淑范和丈夫王图臧都参加了会议,会后毛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与会人员并合影留念。

1957年国家精简机构,国家建委撤销,组织上征求童淑范的去向意见。当时冶金战线是国家亟待发展的行业,急需大批技术人才。在那个国家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年代,童淑范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去冶金工业部工作,到冶金部后,她从人事处得知当时很多建设中的重点厂急需技术骨干,有山东铝厂,郑州铝厂、白银有色金属冶炼厂、株洲冶炼厂等供选择。童淑范毅然决然选择去了地处湘江之滨的株洲冶炼厂,为家乡的建设作贡献。

1957年的11月,童淑范和丈夫王图臧带着母亲和孩子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首都北京,乘上了南下的列车,来到了地处株洲市北郊清水塘甑皮岭这个昔日的荒山野岭,人迹罕至之地。当时株洲冶炼厂还在创建初期,只有工人村建了三栋房子,一栋供办公用,余下的二、三栋供调来的职工住。从其他单位调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都派到各地工厂和研究所实习,厂里只留少数人主持工作,工厂区的厂房还在建设中,大批建设者在荒山洼地上肩扛手拉,风餐露宿,一派繁忙景象。童淑范一家人被安排在一间15平方米的简陋单身宿舍,吃饭只能在食堂将就。

组织上安排王图臧负责全厂机电设备的筹建工作,并担任机修车间主任,童淑范担任厂中心化验室主任,负责筹建中心化验室。这时化验室已有从其他厂矿调来的技术骨干和从中专毕业分配来的年轻人十几名,都安排到北京研究所、水口山、沈阳冶炼厂等地学习。后来又从山东技工学校招来学分析化学毕业的技术工人30多人,但厂房宿舍还没有建好,住宿很紧张,也全部派出去实习。童淑范留在厂里了解工厂今后生产任务,为化验室筹建作准备。

株冶是国内采用先进技术新建的重有色金属冶炼厂,规模和产量当时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最大的,主要产品有锌、铅、铜及综合回收金、银、铂、钯、硒、碲、铟等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加上其他合金等副产品,品种近30种,进厂原料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个矿山,成份复杂,试样繁多,化验元素数十种,含量不同,主成份有的要求高达99.99%以上,微量杂质有的只能控制在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甚至百万分之几以内。

产品及原料成份化验采用的分析手段不同,有的要用化学分析,有的要用精密仪器分析,每年提供的分析数据几十万个,每一个数据是否及时,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着生产、试验的顺利进行,影响产品质量鉴定,影响进厂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成本和经济核算,所以人们常把化验工作比作生产的眼睛,质量的把关人。

白手起家,面对繁重的任务,巨大的压力,童淑范迎难而上,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钻研、摸索、总结、提高。

童淑范首先把着力点放在化验室团队组建上。把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责任心强、了解生产、技术精湛的优秀职工队伍,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原动力。

——健全组织机构,设立办公室,统管全室思想、技术、行政工作,及与工厂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获取信息。根据工作任务,按照厂原材料、生产控制分析,成品检验等特点,划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小组,另设一个设备和精密仪器维修小组,明确分工。

——抓人员培训:为了适用生产要求,童淑范根据各冶炼系统投产时间的先后及任务分工,将调来的部分技术人员,以及毕业分配来的学生分别送到同类型冶炼厂和研究院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新进厂的学徒工,则抽调出理论基础较好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开办培训班,学习业务。

——坚持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特别在探索新的生产条件、新产品试制投产,生产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对化验提出新的要求,化验人员必须从生产出发,做到急生产所急,想生产所想,必要时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共同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1973年硒生产质量有问题,完不成任务,童淑范组织人员深入车间,和车间同志共同找原因,保证了任务按时完成。1977年电铅质量不合格,从各种应化杂质中多方查找都没有发现问题,后经定性分析是由于原料中含铊影响了产品质量,而电铅产品化验没有将铊列为化验元素。1981年锌净液中钴和镍高,造成析出锌严重烧板,每天损失达20余万元,童淑范组织化验室较强的技术干部,深入车间倒班化验,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

——紧密配合科研,大搞综合回收,改进工艺流程:仅1973年以来,童淑范领导的化验室配合科研完成了锌焙沙高温高酸浸出;铟、锗、镓、萃取回收,该项目曾获国家科技成果奖;锌渣中浮选回收银,该项目填补了我国从锌渣中回收银的空白;用熔炼铅、铜阳极泥的烟尘研制砷合金项目,该项目获省科技成果奖;铜渣处理、窑渣处理等;有机物对锌电解的影响及净化等重大试验项目。

铅、铝、锌三元合金,3#阳离子凝聚剂、氧化银、硅酸铅等新产品的试制,要求增加新的分析任务,如物相分析,有机物分析等。由于缺乏经验和仪器设备不全,加之任务要求紧,更增加其艰巨性,如1980年试验有机物对锌电解的影响及净化时,要求在大量金属杂质存在下,化验微量的2#油、黑药,吡啶等有机物,国内尚无该项资料的报导,化验室派人走访了北京、上海、大连有关研究部门和工厂,也无成熟经验。童淑范抽出技术骨干自力更生自行试验,终于在短时间内使用简单的设备和常用试剂,提出了成本低、快速、准确的比色分析方法,解决了这一关键,使该项目顺利完成并获得湖南省科技成果奖,积极完成冶金部和省冶金局下达的各项标准化任务。

——到1983年共完成并经批准的部分标准分析方法和省企业标准分析方法40多项,为锌、铅、铋精矿,金属钴、镍、锑、镉,精铋、粗铅、氧化钴、高纯铟、高纯铊、珠砂中有关杂质的分析。这些分析方法,无论在选择性、灵敏度、精确度、在当时都是很先进的,为国家标准的化验,仲裁分析和国际贸易交往等提供了可靠的标准分析方法,填补了国家标准化工作中的空白。

——到1983年共完成并经批准的部分标准分析方法和省企业标准分析方法40多项,为锌、铅、铋精矿,金属钴、镍、锑、镉,精铋、粗铅、氧化钴、高纯铟、高纯铊、珠砂中有关杂质的分析。这些分析方法,无论在选择性、灵敏度、精确度、在当时都是很先进的,为国家标准的化验,仲裁分析和国际贸易交往等提供了可靠的标准分析方法,填补了国家标准化工作中的空白。

开展技术革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扩大仪器分析改进分析方法。

化验室自1958年投产以后,直至1984年童淑范退居第二线,共报出化验结果近400万个,技术革新约400多项,共组织编写各项操作规程60多本,1979年将原有各种物料分析方法全面系统整理为七大册共一百多万字,铅印出版。

20多年中,为了支援兄弟单位,从株冶化验室调出化验技术骨干和熟练技术工人一百余人,其中工程师8人,被调出的工程师中,有的担任了研究所所长,环保局长,冶炼厂副厂长,检验科长和学校教师等,其他也都成为被支援单位的技术骨干。

由于组织机构劳动分工合理,加上技术革新采用先进分析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原设计化验室要配备人员150多人,实际只用120多人。

童淑范全力打造的化验室化验质量过硬。多年来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和出口商品,未曾发现过质量纠纷,如1969年精铋出口英国,1971年电铜出售长沙602厂,电锌出售西安843厂,质量发生争议等,通过仲裁,证明株冶化验室化验质量没有问题。由于化验质量好,以后出口英国的电锌等成为信得过质量免检产品。

在用人方面,童淑范大胆培养使用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虽然他们有的家庭出身或社会关系较复杂,但年轻、有锐气、肯钻研。但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童淑范也由此受到冲击甚至是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说童淑范是“阶级立场有问题,重用了出身不好的人”。但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童淑范的做法是正确和有远见的,他们中有的还加入了党组织,童淑范离休后,他们接过了中心化验室主任和副主任的“帅印”,有的调离株冶后在新单位挑起了大梁,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有的晋升高级工程师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心化验室下面有7个化学分析组、一个光谱分析组、一个原子吸收分析组、一个试金炉,还有一个设备维修组,承担着全厂铅锌铜、稀有车间和中心实验室生产试验试料的分析,还承担着国家有色金属标准试料和标准分析方法的制定,在童淑范的率领下,大家出色的完成了各项生产化验任务,在有色金属行业名列前茅。化验室还出版了两本化验操作规程,供本行业人员使用。由于株冶化验室的分析质量很精确,株冶生产的铅锌产品成为进入欧洲市场的免检产品,化验室在2000年以后成为了国家实验室。

文化革命动乱的年代里,童淑范被污蔑为"假党员"、“国民党特务"进行批斗、隔离审查。她被关进化验室一楼的一间小屋里,不准亲人探视,连上厕所和吃饭都有人监管,丈夫只能在童淑范去食堂买饭时,远远地望一眼。因为当时童淑范还怀着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丈夫牵挂着童淑范母子的安危,但又迫于划清界线的政治压力,只能用深情的目光,遥祝童淑范和孩子一切安康。

童淑范在中心化验室工作长达27年,她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我国的有色冶金事业。化验室曾经得过株洲市三八红旗单位、全国有色金属系统的化验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1984年童淑范从中心化验室主任退居第二线任调研员,负责科协的组织、科普等工作,直至1985年底离休。老伴王图臧退休前曾任株洲冶炼厂机动处处长、厂副总工程师,先后评为株洲市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有色行列劳动模范,受聘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6年株冶建厂30周年之际,童淑范和老伴王图臧还双双被评选为株冶德高望重的有功之臣。

离休后,童淑范与老伴王图臧通过探亲访友、同学聚会、自驾游等多种形式,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还在儿女晩辈们的陪同下游览了香港、新加坡、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士、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领略了不同风格的很多人文地理风情。

童淑范是中心化验室元老级的人物,几十年来与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休以后,每次与昔日的老同事见面,仍然倍感亲切,在童淑范70岁生日时,他们还提着蛋糕和鲜花来到祝寿。在童淑范80岁生日、90岁生日的时候,仍有很多老同事们步履蹒跚地赶来看望,并满怀深情地回忆曾经一同走过的青春岁月。

童淑范在家庭方面做到了夫妻互敬互爱,工作 互相支持,生活互相体贴,患病互相照顾。老伴王图臧晚年患肺结核,脾脏癌,胰腺癌,医院多次通知病危住院及手术,童淑范都能陪护在他身旁,细心照顾,给予精神上的安慰、鼓励。童淑范偶有不适,王图臧也总是体贴入微、精心照料,使他们感到家庭的温馨。

孝敬老人,对双方父母生病或困难,都关怀备至、尽力帮助。1979年丈夫王图藏82岁的老母亲在四川老家中风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均不在身边,童淑范将老母亲接来株洲,医治和照顾达8年之久,直到1987年老人90岁高龄去世。

童淑范教育子女有方,她育有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儿女们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将才”和部门负责人。一家人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童淑范的家庭还多次被评为冶炼厂和株洲市的“五好家庭”,1982年被评为湖南省和全国“五好家庭”。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通往胜利的征途里,那无私拼搏的就是我”。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童淑范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特别是为祖国分析化验工作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2019年,2021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童淑范先后获得国家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章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一枚。

面对荣誉和奖章,年届95岁的童老仍异常冷静,并对公司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表达了殷殷期望:我虽然为企业的发展作了一点事情,但党和人民给了我崇高的荣誉,我感到心中受之有愧。我现在尽管不能直接投身有色行业这一宏伟事业了,寄希望公司年轻一代尤其是年轻的科技人员找准定位,献身祖国有色行业的前沿科技事业,攻克一些带颠覆性性质的技术难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株冶的华彩篇章。

在有色前沿科学领域去攻坚克难,在带颠覆性性质的技术领域迎难而上。这就是离休老干高级知识分子童淑范对公司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期望和嘱托!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刘杰所有,转载文章、图片请注明出处。

上海影像测量仪

测量仪器上海

自动测量仪

OGP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