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碾压A股休闲零食“四小龙”,达利食品为何要私有化退市?-公司私有化
今年以来,不少港股上市公司先后发布私有化退市公告。截至目前,雅士利国际、江南集团等已经完成,达利食品、保利文化等则刚刚启动退市计划。
上市8年的达利食品,如今却要作别资本市场,尤其令市场感到惊奇。日前,达利食品官宣拟私有化从港股退市。对于退市原因,达利食品表示,公司股价一直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交易,成交量有限,这不符合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无法向市场传达真实价值。
创立34年的达利食品为何在资本市场得不到青睐?作为休闲食品公司,达利食品和A股市场休闲食品“四小龙”比较,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为何对估值不满?
手握可比克、和其正、豆本豆等响亮的品牌,达利食品在资本市场的路,却走得并不顺畅。日前,达利食品及要约人融世国际发联合公告称,融世国际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出建议,拟通过计划安排方式私有化达利食品,撤销达利食品于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根据公告相关表示,此次要约收购股份的总代价为57.0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2.65亿元)。一旦交易完成,融世国际将持有已发行股份约96.11%,招商永隆将持有已发行股份约3.89%。融世国际由达利食品创始人许世辉家族全资持股。
这意味着,登陆资本市场8年后,达利食品正式作别港股。达利食品在资本市场曾经辉煌过。2015年11月,达利食品顶着年度最大消费品IPO的光环登陆港股市场,市值一度超千亿港元。许世辉家族身家一度达506亿元,连续3年成为福建首富。
风光的时间好景不长,2018年,在触及6.915港元/股的历史高位后,达利食品的股价每况愈下,今年6月,股价跌到2.43港元/股,市值达332.76亿港元,距离千亿市值早已腰斩。
正是股价跌跌不休,触及了许世辉的底线。在公告中,谈及退市原因,达利食品方面表示,公司股价一直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交易,成交量有限,这不符合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无法向市场传达真实价值。
为啥达利食品觉得自己被低估了?数据显示,2022年,达利食品实现净利润29.9亿元,其中,达利园、可比克等7个核心品牌销售规模均超10亿元。这一业绩与A股市场休闲零食公司相比,简直不在一个层次。
2022年,A股市场休闲零食“四小龙”恰恰食品、良品铺子、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分别为9.76亿元、3.35亿元、3.01亿元、1.29亿元。也就是说,4家公司2022年净利润合计为17.41亿元。
A股4家公司合计净利润不如达利食品一家多。尤其是,恰恰食品以相当于达利食品33%的净利润,却得到了达利食品60%的估值水准。这样的市值表现,难怪达利食品的管理层要私有化退市呢。
为何不受市场待见?
这样的达利食品,为何仍不受资本市场待见?头条君认为,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找一下原因。
一方面,达利食品股价低迷,跟港股市场流动不足有关。有业内人士认为,流动性不足、估值偏低是港股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港股市场,因为机构投资者占比更高,他们更侧重于价值投资,投资风格更偏好蓝筹股或明星股。这种投资风格主导的市场,中小市值或成长性弱的公司自然就不太受关注,成交也陷入低迷,进而导致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以满足。
另一方面,缺乏成长的想象力,也是达利食品不受资本市场待见的重要原因。这归根结底需要从达利食品自身找原因。
复盘达利食品的发展,旗下核心单品蛋黄派、可比克、和其正、豆本豆等,都出自公司对细分市场网红品牌的模仿。众所周知,蛋黄派之前,好丽友派已然红极一时。可比克则可以对标乐事薯片,豆本豆则对标维他奶。达利食品推出跟风产品之后,通过明星代言的方式,让自家产品迅速走红,取得不菲收益。
通过对市场上爆款产品的追随策略,达利食品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然而,随着一批批网红、爆款新品上市抢占年轻消费者心智,达利食品的传统发展模式日渐式微。品牌老化,新品迭出,达利食品的增长空间迅速收窄,也无法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2020年到2022年,达利食品的营收在200亿元上下徘徊,净利润则从38.49亿元跌到29.9亿元,增速出现显著下滑。
可以说,重营销轻研发背后,达利食品的品牌日渐老化,推不出富有想象空间的新产品,公司在投资人眼里就是没有高成长预期的标的,这也是达利食品不受市场待见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在,对达利食品来说,私有化退市并非绝境。在头条君看来,达利食品仍有两大优势:
其一,虽然过去几年业绩增速下滑,但达利食品发展仍然稳健,在低线市场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针对这一优势,达利食品可以加大创新力度,推出迭代新品,俘获年轻消费者的心。通过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达利食品必须走的路。对达利食品来说,钱不是问题。截至2022年末,达利食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132.1亿元。
其二,休闲食品赛道前景可期,具备万亿级市场体量。有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2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规模从4100亿元增长至11654亿元,预计到2027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2378亿元。高成长的赛道下,达利食品还是有机会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