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

【推荐】华安基金高钥群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制造基金

Nancy 0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开端。随着疫苗接种推进,全球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对中国经济而言,2021年的亮点之一是制造业。当越来越多的“中国造”在全球流行起来,我们又该如何观察2021年的“中国制造”?华安基金高钥群认为,从时间维度,可以从短期看出口的强势,中期看投资的兴起,长期看产业的升级三个视角展开。

短期视角下,近来制造业出口的强势既是海内外供需错配的结果,也是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华安基金高钥群指出,疫情爆发后,由于海内外政策方向与修复节奏不同,中国工业生产修复先于居民消费;此外,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并复工复产后,为海外经济体输送急需的医疗物资和医疗设备,这也是去年二三季度出口强势的主要原因。往后看,“需在外,供在内”的缺口短期或将延续,未来一个季度我国出口有望保持强势。

中期视角下,华安基金高钥群认为,新一轮制造业投资的兴起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也是疫后经济修复的需要。回溯历史,2013年之前制造业重复投资、低效投资的积累让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使制造业投资增速在2013年后持续下台阶;2016年后,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制造业竞争格局不断优化,制造业投资重回舞台中央。当前从疫后经济修复的进度来看,国内消费端恢复仍需时日,因此在出口之外,投资无疑也扮演了关键角色,制造业需要更多扛起带动经济复苏的大旗,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的回暖还是新兴制造业的发展,都值得重视。

长期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升级既是“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也是实现“双循环”的基础。“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地位,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目前来看,我国在半导体、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已具备一定竞争力,且仍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十四五”期间,有理由相信更多制造业产业链的长度将进一步延伸、集群效应将继续增强,不断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本文源自资本邦

上海影像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器公司

光学影像测量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