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创建五星我先行|小村庄走出网红大企业打造网红的公司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司马连竹 通讯员 郭亚楠 史源远
“惠书记到家了?赶紧‘堵’他去!”
7月1日一早,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庞庄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内,村民段学勇等人驾着农用车翘首等待,见到村支书惠大武的身影后一拥而上:“大武哥,听说你要去进大蒜?记着给俺们留一车啊。”
昨天刚从安徽返回村里的惠大武哈哈一笑:“这消息咋没等我到家就传开了?最近大蒜还要涨价,我下午就上山东找货源,等住吧!”
“跟着惠书记找门路,致富不发愁。”段学勇说,他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2020年在本村的宛禾香食品公司生产基地上班后,有了稳定收入实现脱贫。现在,段学勇又加入该村金田地农优产品合作社,通过加工大蒜、辣椒、黄姜制作调料,收入进一步增加。
安排好村党支部的工作后,惠大武匆匆赶往宛禾香公司。见到负责人范祥后顾不上寒暄,惠大武就拉着他进到车间:“眼下天热了,你们生产安全一定要保证,有啥困难需要我办提前说!”
从米线高速生产线和烘干车间出来,惠大武拉着范祥的手嘱咐:现在公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规模扩大了,要把基层党组织建立起来,你作为老板要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让企业进一步建强发展活力。
“当初是惠书记把我们引到庞庄落户,短短3年时间,宛禾香从卖米线的门店转型为生产销售齐全的企业,他功不可没。”说起经营历程,范祥十分感慨,在这个位置相对偏僻的村庄,实现了事业起步和企业高速发展,是自己当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宛禾香食品是南阳方便包装和麻酱米线的开创者,生产的“宛禾”米线走红电商平台,线上排名能够与“李子柒”“嗨吃家”等一线品牌比肩,去年销售超亿元。2020年该公司在庞庄村设立了第一家生产车间,企业规模飞速扩大,目前产能已提升至日产50万袋,产品销售遍及全国20个多省市。
一个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的小村庄,为何能走出“明星企业”?
“只要肯干,没有办不成的事。”今年51岁的惠大武说,自己曾是一名军人,部队锤炼的经历凝练了自身干事创业的拼劲。1995年他退伍回乡后,看到村里面貌落后就下了决心,一定要给乡亲们找到致富的路子。
1997年,惠大武在村里办起了第一家辣椒商行,把村民种植的辣椒销往全国各地。随着销路打开,该村辣椒种植面积从当年的数百亩发展到今天近6000亩,涌现出了一批种椒能手和种椒大户,小辣椒成为庞庄村的经济支柱和特色品牌。
惠大武是个闲不住的人。带动家乡的辣椒产业以后,他又从外地引进辣椒、大蒜加工技术,发展食品调味生产销售。2008年,他牵头成立了“金田地农优产品农业合作社”,引领群众开展订单加工、来料销售,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当年,惠大武被群众一致推选为庞庄村支书候选人,并通过组织考察任命。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庞庄村乡村振兴产业园已入驻了5家加工生产企业,村集体年收入超过30万元,带动50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成了远近闻名的“工业园村”。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集体有了收入,才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大事。”惠大武的话朴实有力:现在俺们村产业兴旺、村民收入有保障,正是因为有党组织引领“打样”,群众跟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党支部书记名片
惠大武,1972年生。从部队复员后,他回乡牵头创建“金田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辣椒种植销售产业。2008年10月,庞庄村“两委”换届,惠大武当选村支部书记。在他的努力下,庞庄村先后兴建灌溉水渠、开通客车,打造了村级产业园区,全村致富增收,庞庄村从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变身当地的富裕村、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