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创业失败后这个农二代选择了这样做桑梓基金会
年近四十,首次创业失败,学历不高,除了务农没有其他工作经验……当面临着这样的人生困境时,你会怎么做?
80后“农二代”马转云,在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没有气馁,做出了一个脚踏实地而充满希望的选择。
农户风采
马转云
云南省蒙自市芷村镇芷村果农
子承父业 种植三七遇挫
马转云是个普普通通、憨憨实实的云南汉子,从小生长于云南省蒙自市芷村镇一个贫困山村。
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家境一直不富裕,
初中毕业后,马转云就回家继承“父业”——搞起了三七种植。
在父亲的影响下,马转云对三七种植越来越感兴趣,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取得了一些成绩。头几年,三七种植产业的市场行情好,经济效益高,种植收入也比较可观。
尝到了甜头,马转云认准了三七种植的市场前景,2009年,他决心扩大种植面积,以创业的心态对待,便咬了咬牙,投入了全副身家,一度将种植面积发展到了500余亩。
好景不长,2015年三七的市场行情开始下滑。同时,因为种植规模较大,管理也不得当,马转云的三七种植开始走下坡路。两年时间,就把之前积攒起来的积蓄全部赔了,创业之路受到了重创。
四处取经 决心二次创业
三七种植亏了,但是马转云创业的干劲还在,倔强的他决定另行出路。
“你所处的圈子决定你的未来,与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更优秀。”
那段时间,马转云经常向几个创业有成的朋友“取经”,朋友们纷纷给出建议。其中一个朋友替他分析道,你种植三七的土地空闲出来了,这就是你二次创业的资本啊,是否可以考虑改种果树或是栽种其它农作物?如果你抛下之前资源去做别的,启动资金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听了朋友们的建议,马转云最终还是决定以土地为资本继续搞农业种植。
种植枇杷 开启新的人生
马转云开始在各地寻找适合发展的种植业,先后参观了苹果、樱桃、桃子、枇杷等水果,以及中草药、小黄姜、菊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最后综合考虑芷村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选择了各方面都适合的枇杷进行种植。
说干就干,马转云先后向亲戚朋友筹集部分资金买枇杷苗及打整土地,经过一番劳作,之前闲置的土地都种上了枇杷苗。
看着满目的枇杷苗,他仿佛看到了枇杷丰收的景象,对自己的二次创业充满了期待。
种植枇杷苗简单,但是日常管理可不简单。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马转云虚心地向同行学习,前前后后跑遍了附近枇杷种植较好的果园,悉心听取大家的经验教诲。
他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求知若渴,把大家说的一点一点地记录下来,回到自家的果园后再一一实践。
在马转云的悉心照料下,300余亩的枇杷果树长势喜人。今年,刚刚挂果的枇杷果树已经产生了部分收益,看着这些金灿灿的枇杷,马转云幸福地笑了——以后进城买房和孩子上学有希望了!
去年,上海市华侨基金会桑梓助农品牌项目的“桑梓小站”开进了村里,马转云就成了小站的常客,积极参加小站举办的各种农技培训,常常向农业专家们咨询各种问题。
当问及最大的期望是什么,马转云笑而不语:
“希望我们的‘桑梓小站-芷村站’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枇杷果农的交流平台,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枇杷种植技术培训和销售渠道,让我们的‘金果果’真正走出去!”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关于“桑梓助农”
“桑梓助农”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聚焦农民增收问题,通过“3+X”模式(桑梓小站、桑梓助农团、桑梓研学营+新农人支持),协助农民在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民手艺技艺创业方面搭建发展平台,以先进生产力支持更多农业从业者,让现代农业技术惠及更多新时代农民,促进农产品可持续提质,进而实现农户增收,助力乡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