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门窗店
文章目录:
1、桂林于先生花40万回村建三层别墅,砖混施工的做法让人赞不绝口2、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和广西的故事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广西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桂林于先生花40万回村建三层别墅,砖混施工的做法让人赞不绝口
今天的晒家来自桂林阳朔,房主于先生凭借自身过硬的本领,现在已经在城里安了家。可农村父母还住在原来的旧房里!看着同村人纷纷将自家的旧房拆掉建新的,于先生心里也焦急万分。
本想把老人接到自己身边好养老,可他们连番拒绝;想必是不忍给疼爱的儿子增添负担;于先生思虑万般,决定尽自己所长,给老人盖一栋养老别墅,好让他们过得舒服点!
图纸是业主自己画的,考虑到家人的生活理念以及对房屋的居室要求,布局胜在简单明了。
不过这种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自己把宅基地尺寸测量好,户型要求、几口人居住、周边环境提供清楚,让设计师出图,比自己画图要实用得多!
小宅特地在我们住宅公园的图库里找到了这套三层户型图,可以参考看看!
平面布局图:
前期工作全部搞定,开始建房。
说起来,这块地皮也有故事可言。
于先生老家的宅基地太小了,只有90多平米,还是跟叔叔一人一半,之前商量是一起盖房,但是考虑以后多少会产生矛盾,于是业主便决定放弃这块土地,让叔叔盖房,自己再买一块新的!
土方开挖数米深到达实土层,夯实找平后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
房子从2017年8月动工,2021年完工,历时4年时间才终于建好了这栋别墅,中间因为没有资金,所以只能一步一步来。
从外墙布局,到室内搭配,都是于先生自己一个人完成,这个中心酸,只有自己懂。
基础完毕,开始主体施工。
本来砖混结构施工,是先墙体砌筑后,然后再整体浇筑梁、板、柱。
问过房主才得知,这栋房子,是按照框架结构的做法来做砖混,梁、柱、板的强度完全可以媲美框架结构,立柱扎实,截面积也非常大。
按序砌筑,有条不紊。
楼面施工,搭建模板、钢筋绑扎、水泥浇筑、洒水养护,步骤可千万不能乱。
不得不说,这请来的施工队技术水平过硬,整个施工过程有模有样。而且修房期间也给于先生解答了不少建房疑问。
业主与施工队相互配合,才能盖得起这样好的房子。
二层楼面工程。
房子从2017年8月动工,2021年完工,历时4年时间才终于建好了这栋别墅,中间因为没有资金,所以只能一步一步来。
从外墙布局,到室内搭配,都是于先生自己一个人完成,这个中心酸,只有自己懂。
三层施工结束,接下来便是屋顶工程。
屋顶模板安装完成,然后绑扎屋面钢筋,现浇混凝土。
主体施工期间,便着手进行装修,水电工、泥工、木工交叉进行,避免二次装修。
屋面瓦片铺设完成,棕红色调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分外好看。
主体完工后开始进行外墙的抹灰工作,外墙面打底、粉刷、找平后,这时的小别墅已初具雏形。
在对外墙进行真石漆涂刷工作,提升质感。
当然,窗套线、线条、EPS构件也是不可少的,细节处更能凸显房子的用心。
门斗立柱采用文化砖铺贴,墙身则是真石漆喷涂。
多色彩的文化砖沉稳低调,上面搭配赭黄色增添些许的小清新。檐边、立柱再用真石漆润色,整个外形便充满了气质与美感。
外墙真石漆,加断桥铝门窗,琉璃瓦,还有别的外装花费,算一起一共是15万;房子主体价格则是25万。
像这样一栋三层别墅,25万的主体花费,15万的外装花费,是不是很值呢!
于先生的这栋房子,建造过程咱们就分享到这里,下周再来大家带来内装环节,敬请期待。
关注本号,每天都有新户型,还有乡邻晒家,建房省钱小妙招一手掌握。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和广西的故事
新华网记者 潘子荻
【学习进行时】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南宁市考察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深入广西考察调研,还参加全国人代会广西代表团审议和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多次就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指明方向。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为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与广西的故事。
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南宁市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和良庆区蟠龙社区,围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和信息化建设应用,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等进行实地调研。
八桂情意浓,山水自难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八桂大地的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指明方向。
总书记三次赴广西考察调研,还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多次就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2年4月,总书记作为在广西参选的党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全票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二十大期间,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
“革命理想高于天”
“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
2021年4月,广西考察第一站,总书记来到位于桂林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付出极其惨烈牺牲,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将士马革裹尸,血染湘江。
纪念馆中,一幅名为《陈树湘》的油画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他驻足良久。画作表现的是伤重被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宁死不当俘虏的故事,油画上方写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总书记由衷感叹,“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
“横扫千军如卷席。”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优良生态环境的赞誉,更是他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殷殷嘱托。
总书记十分关心广西的生态问题。2017年4月,他踏着晚霞考察了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听介绍、看实景,详细了解红树林生长习性以及对海洋生态的调节作用。他叮嘱,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总书记还有着深深的“漓江情结”:少年时代,他曾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才13岁。到了漓江以后,情不自禁几个同学一块跳到漓江里游泳去了。当时感觉江面是湛蓝色的,泛光见底。江边渔民鱼篓里的鱼都是金鲤鱼,感觉就像神话故事里一样。”
时隔半个多世纪,总书记又一次来到漓江。2021年4月,他在广西漓江阳朔段考察时,反复叮嘱当地负责同志:“你们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
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一位代表向总书记汇报漓江的近况。代表告诉总书记:“象鼻山公园已经免费开放了。”“这是一段时期政策,还是长期政策?”总书记问道。代表说:“是永久免费的。”总书记点头赞许。
总书记指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话就给桂林定位了。如果桂林山水‘乙天下’,或者变成了天下无名,那就不是桂林了。桂林要吃好‘山水饭’。”
他谆谆嘱托:“不要只想着发展经济,保护好桂林山水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这就是你们的‘国之大者’。”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广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广西又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不同民族文化交融于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注的一件事。
2017年4月,总书记在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在这里,总书记详细了解汉代合浦港口情况,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青铜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
总书记指出,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它承载着历史文脉,凝结着民族记忆。2021年4月,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总书记说:“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
五千多年没有断流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022年10月,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广西是中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广西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总书记指出,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关键是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2017年和2021年,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深入港口、创新基地、企业、农村等,为广西高质量发展出实招——
在铁山港公用码头,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广西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扩大开放合作多作贡献”;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他要求“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考察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他强调“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调研柳工集团,他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他叮嘱“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在才湾镇毛竹山村,他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总书记的擘画,招招落在实处;总书记的叮咛,句句温暖人心。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广西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原标题: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广西篇)
秀美山水甲天下,生态优势金不换;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广西这片热土上,以12个世居民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生生不息,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系壮乡各族人民,两次赴广西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4月在广西考察工作时,总书记希望“广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真抓实干,把富民兴桂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2021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总书记要求广西“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壮乡人民牢记嘱托,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西篇章而不懈奋斗。
创新引领——
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南宁市江南区,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冷轧制造中心内,一台长达300余米的气垫炉即将投产。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何克准说,气垫炉是生产铝合金薄板的重要设备,投产后将大幅提升企业高性能铝合金薄板生产能力。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对公司勇于创新创造给予肯定。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知识、人才积累,不断突破难题、攀登高峰,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
牢记总书记嘱托,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第一动力,积极开展高端高精铝材重大短板装备及配套项目建设,先后破解了航天用铝合金超宽幅板材、高速动车组车体用型材等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产业发展。
位于南宁高新区的南宁·中关村,落户创新主体达518家,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科技服务四大产业集群。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考察时强调,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建设创新示范基地,要遵循创新发展规律,以高效的政府服务、有机的产业配套、先进的技术支撑,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
近年来,南宁市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企业营业收入达207.64亿元,较2017年增长100倍。
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全球研发实验中心半消声实验室里,四周寂静无声,背景噪声只有28分贝。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光安记得很牢。“我们通过自主创新做强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2021年,柳工集团发布了53款工程机械整机产品和13款核心零部件产品,制定了电动装载机和挖掘机的行业标准,海外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66%。”
“大米小珍馐,小吃大灵魂。粉好度日月,螺小赛乾坤。”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产品展示区门口,一首小诗引人瞩目。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详细了解螺蛳粉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柳州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以工业化理念推动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2021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51.97亿元,配套及延伸产业销售收入达142.83亿元。“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以前,我们只有贴牌代工一项业务,现在我们拥有500多家经销商,预计今年自有品牌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0%。”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说。
坚持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广西近年来大力实施产业创新重大项目,强化产业链科技支撑,加快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目前,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形成了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开放带动——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
天高海阔,巨轮相接,位于北海的铁山港内,繁忙红火的作业场景随处可见。就在6月2日,铁山港5号、6号泊位通过对外开放验收。“这将进一步拓宽北部湾向海经济通道,提升国际航行船舶靠泊北海码头的口岸服务水平和通关效率,促进铁山港临港产业集群发展,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延强说。
“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紧紧抓住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北部湾港持续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码头大型化专业化水平、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能力。目前,北部湾港可靠泊10万吨级以上船舶的大型深水泊位占比达36.4%,远超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集装箱班轮航线数量增至67条,通行范围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支持北部湾港海铁联运发展、支持降低物流成本和提升通关效率、加大通道建设运营的财金联动……广西深入实施《“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港口扩能、通道畅通、物流提质、产业融合方面下功夫,释放“海”的潜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2021年,北部湾经济区6市进出口额4839.6亿元,拉动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增长16个百分点。
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西激发“江”的活力,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加强互联互通,加快通粤高速铁路、货运铁路、高速公路和西江航运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连接大湾区快速通道网络。深化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务实合作,构建“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共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更多创新成果来桂转化。
广西水路口岸众多,拥有沿边开放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广西做足“边”的文章,大力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积极拓展贸易主体、推动申报监管改革创新、强化加工产业发展、开展跨境劳务合作等,形成了一批“广西经验”。曾经不起眼的边贸小生意,逐步发展为助力边疆稳定、人民脱贫致富的千亿元大产业。
“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指示,再次为广西开放发展指明方向。
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广西加快推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中国—东盟合作“南宁渠道”影响力不断扩大,重大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外资外贸总量质量双提升。近年来,广西对东盟贸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东盟连续22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21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到4202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17.0%。
生态优先——
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初夏的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内,鱼翔浅底。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晚霞考察了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总书记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这些年,我们清理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种植了红海榄、秋茄树、木榄等本土品种。通过湿地保护与修复,金海湾红树林面积已达到约1300亩,自然繁殖生长的红树小苗越来越多,红树植物增加到了19种。”北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实说。
“现在的那考河越来越美,成了游玩打卡的‘网红景点’了。”端午节假期,南宁市民杨本芳举家在那考河边野炊露营,怡然自得。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考察了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对南宁市整治城市内河河道,形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的做法表示肯定,希望他们探索更多经验。
近年来,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持续推进,厂、网、河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不断深化,“生态+体育休闲”的崭新空间业已形成。“今年前5个月,那考河河道水体的主要指标较2017年同期平均提升约40%,主要水质指标全面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负责项目运营的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柏春荫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时节,漓江两岸绿意葱茏,山美水清。微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
“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这里的生态好?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2021年4月,从杨堤码头登船,习近平总书记顺江而下,考察漓江阳朔段。一路上,总书记反复叮嘱当地负责同志:“你们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
桂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漓江保护治理作为生态立市战略的重中之重,把漓江保护治理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秦荣军介绍,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已达80.46%,漓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漓江生态景观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牢记嘱托,担当实干,广西精心守护好山好水。2021年,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2.55%,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3%,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持续保持“优”,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位……
今年4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明确了广西推动绿色发展的方向、思路和重点,把绿色发展要求贯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
民生改善——
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早熟的葡萄过几天就可以采摘,不时有游客来葡萄架下拍照,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憧憬着丰收。“今年引种了早熟葡萄新品种,还开了小卖部,自产的笋干、辣酱等网上销量也不错。”
毛竹山村,距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约10分钟车程。昔日炮火纷飞的战场,如今正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1年,毛竹山村建设了3.5公里进村道路、0.75公里环村道路,种植提子葡萄6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村种植提子葡萄近3000亩,成为才湾镇优质提子葡萄种植基地和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广西统筹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自治县、民族乡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广西共安排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市、区)衔接资金116.44亿元;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有9285家企业帮扶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市、区)内的10379个行政村。
2020年5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当地毛南族群众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实现脱贫的喜悦心情,表达坚定不移跟党走、再接再厉建设好家乡的决心。
“总书记对我们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我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下南乡波川村的谭美春,是当时写信的代表之一。“在政府扶持和专家指导下,我牵头成立了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86户农户发家致富。”
如今,波川村的61个村小组都配备了专职保洁员、村屯道路全部硬化、户用卫生厕所全部普及,还成立了6支群众文艺队。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万元。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南宁市邕江之畔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总书记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近年来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通过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提升边境地区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水平,打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祖国“南大门”。
“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嘱托,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西篇章,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让壮乡人民好日子千人唱万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邓建胜 李纵 张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