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

阳朔店铺

autumn 0

文章目录:

1、广西阳朔:旅游复苏带火乡村民宿2、二十年六栋房,阳朔“洋疯子”的中式“老宅梦”3、20年6栋房 阳朔“洋疯子”的中式“老宅梦”

广西阳朔:旅游复苏带火乡村民宿

新华社南宁10月4日电(记者何程)推开窗户,山水美景尽收眼底;走出庭院,田园风光皆在眼前。国庆假期前三天,众多游客来到广西阳朔县度假,快速复苏的旅游市场带火了这里的乡村民宿。

清澈的遇龙河蜿蜒流过阳朔县阳朔镇鸡窝渡村,河边小路上,游人络绎不绝。村里几处既古朴又现代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壮乡元素装饰的房屋古色古香,落地飘窗和景观阳台又显得高端大气。

阳朔民宿协会副会长陈朔勇介绍,以前的鸡窝渡村房屋建设比较杂乱。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当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村容村貌,坑洼的泥水路如今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破旧的泥砖瓦房改造成了一栋栋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

在鸡窝渡村一栋五层民宿外,不少游客在这里驻足拍照“打卡”。这家民宿的工作人员龙呈介绍,民宿的前身是几间破旧的瓦房,经过重新设计建设后现在共有24间房间。“国庆假期的房间在半个月前都已经预订完了。”

龙呈说,他们民宿的客人大部分都是广东游客,也有一些来自重庆、湖南等地,以自驾游的客人居多。从今年7月份开始,来到这里旅游住宿的客人逐渐增多,8月份他们民宿的入住率已经超过80%。

走在阳朔县城周边的乡村里,随处可见壮乡特色的民宿。10月3日,在阳朔县阳朔镇岭上村,一家民宿外停着不少广东牌照和湖南牌照的小汽车。这家民宿未粉刷的石墙和附近金黄的稻田充满了乡村气息,干净整洁的大堂和一旁的游泳池又让人感觉这是一家现代化的酒店。

这家民宿的工作人员廖甜甜介绍,这里为客人提供多对一“管家式”服务,可以满足客人住宿、饮食、出行、游玩等需求。因为有时会有外国客人入住,前台的工作人员还会一口流利的英语。民宿共有16间房间,10月7日以前的房间都已经预订满了。

随着阳朔旅游的提质升级,这里的民宿发展日益规范。陈朔勇说,现在阳朔民宿的环境卫生更加干净整洁,服务管理更加专业,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阳朔的民宿酒店数量约有1000家,国庆假期前三天的入住率超过90%,中高端民宿基本都是满房状态。

阳朔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韦普健介绍,国庆假期前三天阳朔的游客人数大幅增加,其中10月2日阳朔全县接待游客15.38万人次,同比增长2.84%。今年前9个月,阳朔县共接待游客1027.9万人次。

韦普健介绍,阳朔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有8万多人,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地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阳朔县将继续完善乡村民宿的管理服务工作,促进阳朔民宿行业健康发展,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

二十年六栋房,阳朔“洋疯子”的中式“老宅梦”

4月底,在广西阳朔县,伊恩·汉姆林顿向记者介绍他的“秘密花园”。本报记者吴思思摄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吴思思)8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二十年六栋房,阳朔“洋疯子”的中式“老宅梦”》的报道。

“这是一个任何人想象所及的,最美好最神秘的地方。”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伯内特笔下的女孩玛丽从印度来到英国幽静的乡野田园,找到了被隐藏10年之久、种满了攀援玫瑰的“秘密花园”;而在万里之外的东方,不同时空下,南非人伊恩·汉姆林顿在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后,终于在遇龙河畔、凤冠山下的桂林阳朔旧县村,寻觅到被遗忘在时间之外的百年老宅。

伊恩花费大量积蓄,租下6栋老宅,一租就是20年,将老宅装点一新,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园”。尽管马头墙下的青砖白瓦掩不住老宅的破败,但这个南非人仿佛已经看到了存在百年的东方庭院修缮一新后的生机勃勃。

十年一梦,百年古宅随着传统村落的保护重焕生机,当地人也逐渐明白了古宅修缮的背后,不仅关乎一个外国人的老宅梦,更有着一代代人抹不去的记忆与乡愁。

(小标题)这就是我的“秘密花园”

骑着单车,在风景秀丽的阳朔山水间行走,伊恩十分惬意,而他十几年前来到广西桂林做旅游团领队时对当地的冬天却记忆犹新,湿冷的风,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2001年,伊恩应聘到一家英国旅游公司,被派驻到中国长期开展旅游业务。隔年,他来到了阳朔。尽管语言不通,但他却热衷于骑着单车,探索山水间的每一个角落。“记得是在冬天,我偶然来到旧县村,看到了这些老房子。”

彼时的旧县村,安安静静地伫立在遇龙河西畔,随着遇龙河的流水慢慢走着时光,只能从村内的街道、祠堂和马头墙窥见这里曾经厚重的历史。这个在唐代已设县的古村落,村内遗留着泥夯的唐代城墙和不少明清时代的民居。

“透过花窗,我看到两座屋子中间有院落,各种植物野蛮生长着,虽然因为很久没人居住,一切都乱糟糟的,但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有院子的宅子。”学习建筑的伊恩对老宅子一见倾心,马上找到房主,却被告知房子已经租出去了。

带着遗憾,伊恩告别阳朔,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过冬。此后好几年,他辗转在中国多个城市,心里想着的却还是在南方湿冷冬天里遇见的那几栋破败老宅。

2010年春节,伊恩又回到了阳朔的旧县村,10年间,他的普通话越来越流利,再度回到阳朔,在村里朋友的帮助下,经过大半年的谈判,伊恩成功租下古民居,租赁期限是20年。

在当时旧县村村民的眼里,这些古宅只是废弃的老房子。“以前一栋房子是很多人集体住在这里,条件也不好,有的马头墙、瓦梁都垮下来了,住在里面的人也不想修缮,一有钱了,宁可找块地盖新房。”旧县村党总支书记朱芳辉说。伊恩花费大量积蓄租老屋的行径是村民无法理解的。疯狂的举动,“伊恩”的名字谐音,“疯子鹰”的外号不胫而走。

“我一开始租下来是为了将这些老宅子保护起来。旅行社的朋友建议改装成民宿,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又经过大半年,2011年初,伊恩将第一栋老宅子装修完毕,“秘密花园”正式开门营业。

就这样,“洋疯子”的老宅梦,终于还是在中国南方的冬天启动了。

(小标题)“每一个老宅都有自己的性格”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旧县村,村东北的古民居建筑群依地形而建。在一座古朴的黄泥砖瓦门楼前,“秘密花园”的指示牌挂得并不起眼。继续往里探寻,古民居特有的封闭式庄园格局让伊恩的民宿有着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

推开门,一座依山而建、移步换景的院落展现在眼前。如今的“秘密花园”已经扩大到6栋,古民居院院相通、户户相连,黄土夯墙的四合院,门窗上的雕花,院落相连处的铁栅栏,古井池里养着鱼,老宅的“老”元素随处可见;而抽象的油画、旋转的钢筋楼梯,一间色彩鲜明、有着南非风情的咖啡屋,这些现代建筑的装饰元素也被老宅很好地融合和接纳。

“我很喜欢中国一些老元素,在修复的时候我会将这些元素都保留下来。每一个房子都有它的性格,我也想慢慢寻找这些宅子的性格。”伊恩说。本身是一名建筑设计师的他,对老宅的修复进度是缓慢的,“木门、门扣、木桌都是我在二手市场淘回来的,我很喜欢去二手市场淘一些老物件,让它们能够匹配老宅的性格。”

破旧瓦缸里面种上了花草,大米桶改装成了置物箱,这些都是伊恩在修复民居保留下来的老物件,很多别具一格的装修都得益于他的灵光一闪。

现在已经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伊恩,最开始修复老宅时还是受到不少阻力。“有时候我会重新安排一下房子的横梁结构,动静太大了,旁边的邻居就会急忙跑去告诉我的房东,‘租你房子的老外要把你的房子拆掉啦’。”这个时候,伊恩动用他丰富的肢体语言,一再跟房东保证,“我不是来拆房子的。”

实际上,尽管村民们很快接受了这个性格开朗的外国人,但他修复古宅的举动在最初并不为大多数人理解,村里年轻人认为这个老外只是图一时新鲜,小打小闹一下。反而是村里的老人们给了疯子鹰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第一栋房子差不多装修好了的时候,几个老人过来,他们告诉我,他们是在这个房子里出生的。”疯子鹰说,这些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人近年来随着子女陆续搬到外面的新居,看到老宅恢复新生,他们打心眼里高兴,“他们专程来感谢我,以前他们看到房子破旧,虽然心痛但也没办法,现在他们很高兴有人替他们保护这些老宅子。”

老人的话让伊恩意识到,他的“老宅梦”有着更多的意义。“这件事情带给我的感动延续到了现在,我很庆幸开始做了这件事,并且不会停止。”

(小标题)每个人都能参与的“老宅梦”

春去春归,老宅无法向别人诉说它们曾经的辉煌,只有当风扬起尘埃时,才会有人发现它们的破败。当马头墙再次立起,屋檐被重新装点,人们才突然意识到,老宅承载的记忆值得被延续和珍惜。

庆幸的是,保护来得并不晚。

2012年,旧县村与全国其他645个具备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一起,被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启动的,是对古民居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在这样的基础上,伊恩的保护行为,早已给了村民们真真切切的示范作用,也成了村里古民居保护的现实标杆。

“古民居修复讲究‘修旧如旧’,他就是这么做的,为了了解古民居的格局、形式,他连我们土话都听得懂。不管是古民居的保护还是利用,我们都从疯子鹰那学到了很多。”朱芳辉说。

走在如今的旧县村,村里的40多栋古民居也早已完成了修缮工作,依托阳朔的旅游优势,很多年轻人回到村里,办起民宿,古村落的老味道,成了新时髦。

对于伊恩来说,村子的变化是“玩的伙伴越来越多了”。

“我刚刚到旧县村的时候,村子里几乎没有年轻人,都是老人。到了2015年前后,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回来了。”看到这些变化的伊恩很开心,他称村子里的朋友为“兄弟”,并且不厌其烦地让新认识的朋友叫他“疯子”。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伊恩取消了邀请父母来中国一起过节的计划,并积极参与到村里的防疫工作中,每天跟着村民一起巡逻,10年的生活已经让他真正融入村子里。

“10年前,决定留下来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如果在这里有一天觉得不开心,我就马上离开。10年了,我还是每天都非常开心。”伊恩说。前几年,在“秘密花园”的修缮告一段落后,他搬到了离旧县村两公里外的黄土村,在那里又租下了一间小土房,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装修着。

“很多人找到我,说自己家也有老房子,但是已经没有人愿意住,重新装修又太贵了,感到很可惜。其实要装好一个老房子,不贵,很值得,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伊恩现在租下这个小房子,全部靠自己装修,只花四五万元的材料费。

现在的他,又开始天马行空地想着各种装修创意,逛着最喜欢的二手市场。黄土村的小土房依山而建,屋后是大片竹林,门前已经种满鲜花,推开门,里面又是属于他一个人的“秘密花园”。

20年过半,“洋疯子”的老宅梦,已经开始下半场。(完)

20年6栋房 阳朔“洋疯子”的中式“老宅梦”

一个南非人花费大半积蓄,租下6栋老宅,一租就是20年,将老宅装点一新,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园”……

“很多人找到我,说自己家也有老房子,但是已经没有人愿意住,重新装修又太贵了,感到很可惜。其实要装好一个老房子,不贵,很值得,每个人都可以参与”

4月底,在广西阳朔县,伊恩·汉姆林顿向记者介绍他的“秘密花园”。 本报记者吴思思摄

本报记者吴思思

“这是一个任何人想象所及的,最美好最神秘的地方。”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伯内特笔下的女孩玛丽从印度来到英国幽静的乡野田园,找到了被隐藏10年之久、种满了攀援玫瑰的“秘密花园”;而在万里之外的东方,不同时空下,南非人伊恩·汉姆林顿在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后,终于在遇龙河畔、凤冠山下的桂林阳朔旧县村,寻觅到被遗忘在时间之外的百年老宅。

伊恩花费大量积蓄,租下6栋老宅,一租就是20年,将老宅装点一新,打造自己的“秘密花园”。尽管马头墙下的青砖白瓦掩不住老宅的破败,但这个南非人仿佛已经看到了存在百年的东方庭院修缮一新后的生机勃勃。

十年一梦,百年古宅随着传统村落的保护重焕生机,当地人也逐渐明白了古宅修缮的背后,不仅关乎一个外国人的老宅梦,更有着一代代人抹不去的记忆与乡愁。

这就是我的“秘密花园”

骑着单车,在风景秀丽的阳朔山水间行走,伊恩十分惬意,而他十几年前来到广西桂林做旅游团领队时对当地的冬天却记忆犹新,湿冷的风,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2001年,伊恩应聘到一家英国旅游公司,被派驻到中国长期开展旅游业务。隔年,他来到了阳朔。尽管语言不通,但他却热衷于骑着单车,探索山水间的每一个角落。“记得是在冬天,我偶然来到旧县村,看到了这些老房子。”

彼时的旧县村,安安静静地伫立在遇龙河西畔,随着遇龙河的流水慢慢走着时光,只能从村内的街道、祠堂和马头墙窥见这里曾经厚重的历史。这个在唐代已设县的古村落,村内遗留着泥夯的唐代城墙和不少明清时代的民居。

“透过花窗,我看到两座屋子中间有院落,各种植物野蛮生长着,虽然因为很久没人居住,一切都乱糟糟的,但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有院子的宅子。”学习建筑的伊恩对老宅子一见倾心,马上找到房主,却被告知房子已经租出去了。

带着遗憾,伊恩告别阳朔,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过冬。此后好几年,他辗转在中国多个城市,心里想着的却还是在南方湿冷冬天里遇见的那几栋破败老宅。

2010年春节,伊恩又回到了阳朔的旧县村,10年间,他的普通话越来越流利,再度回到阳朔,在村里朋友的帮助下,经过大半年的谈判,伊恩成功租下古民居,租赁期限是20年。

在当时旧县村村民的眼里,这些古宅只是废弃的老房子。“以前一栋房子是很多人集体住在这里,条件也不好,有的马头墙、瓦梁都垮下来了,住在里面的人也不想修缮,一有钱了,宁可找块地盖新房。”旧县村党总支书记朱芳辉说。伊恩花费大量积蓄租老屋的行径是村民无法理解的。疯狂的举动,“伊恩”的名字谐音,“疯子鹰”的外号不胫而走。

“我一开始租下来是为了将这些老宅子保护起来。旅行社的朋友建议改装成民宿,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又经过大半年,2011年初,伊恩将第一栋老宅子装修完毕,“秘密花园”正式开门营业。

就这样,“洋疯子”的老宅梦,终于还是在中国南方的冬天启动了。

“每一个老宅都有自己的性格”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旧县村,村东北的古民居建筑群依地形而建。在一座古朴的黄泥砖瓦门楼前,“秘密花园”的指示牌挂得并不起眼。继续往里探寻,古民居特有的封闭式庄园格局让伊恩的民宿有着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

推开门,一座依山而建、移步换景的院落展现在眼前。如今的“秘密花园”已经扩大到6栋,古民居院院相通、户户相连,黄土夯墙的四合院,门窗上的雕花,院落相连处的铁栅栏,古井池里养着鱼,老宅的“老”元素随处可见;而抽象的油画、旋转的钢筋楼梯,一间色彩鲜明、有着南非风情的咖啡屋,这些现代建筑的装饰元素也被老宅很好地融合和接纳。

“我很喜欢中国一些老元素,在修复的时候我会将这些元素都保留下来。每一个房子都有它的性格,我也想慢慢寻找这些宅子的性格。”伊恩说。本身是一名建筑设计师的他,对老宅的修复进度是缓慢的,“木门、门扣、木桌都是我在二手市场淘回来的,我很喜欢去二手市场淘一些老物件,让它们能够匹配老宅的性格。”

破旧瓦缸里面种上了花草,大米桶改装成了置物箱,这些都是伊恩在修复民居保留下来的老物件,很多别具一格的装修都得益于他的灵光一闪。

现在已经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伊恩,最开始修复老宅时还是受到不少阻力。“有时候我会重新安排一下房子的横梁结构,动静太大了,旁边的邻居就会急忙跑去告诉我的房东,‘租你房子的老外要把你的房子拆掉啦’。”这个时候,伊恩动用他丰富的肢体语言,一再跟房东保证,“我不是来拆房子的。”

实际上,尽管村民们很快接受了这个性格开朗的外国人,但他修复古宅的举动在最初并不为大多数人理解,村里年轻人认为这个老外只是图一时新鲜,小打小闹一下。反而是村里的老人们给了疯子鹰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第一栋房子差不多装修好了的时候,几个老人过来,他们告诉我,他们是在这个房子里出生的。”疯子鹰说,这些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人近年来随着子女陆续搬到外面的新居,看到老宅恢复新生,他们打心眼里高兴,“他们专程来感谢我,以前他们看到房子破旧,虽然心痛但也没办法,现在他们很高兴有人替他们保护这些老宅子。”

老人的话让伊恩意识到,他的“老宅梦”有着更多的意义。“这件事情带给我的感动延续到了现在,我很庆幸开始做了这件事,并且不会停止。”

每个人都能参与的“老宅梦”

春去春归,老宅无法向别人诉说它们曾经的辉煌,只有当风扬起尘埃时,才会有人发现它们的破败。当马头墙再次立起,屋檐被重新装点,人们才突然意识到,老宅承载的记忆值得被延续和珍惜。

庆幸的是,保护来得并不晚。

2012年,旧县村与全国其他645个具备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一起,被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启动的,是对古民居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在这样的基础上,伊恩的保护行为,早已给了村民们真真切切的示范作用,也成了村里古民居保护的现实标杆。

“古民居修复讲究‘修旧如旧’,他就是这么做的,为了了解古民居的格局、形式,他连我们土话都听得懂。不管是古民居的保护还是利用,我们都从疯子鹰那学到了很多。”朱芳辉说。

走在如今的旧县村,村里的40多栋古民居也早已完成了修缮工作,依托阳朔的旅游优势,很多年轻人回到村里,办起民宿,古村落的老味道,成了新时髦。

对于伊恩来说,村子的变化是“玩的伙伴越来越多了”。

“我刚刚到旧县村的时候,村子里几乎没有年轻人,都是老人。到了2015年前后,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回来了。”看到这些变化的伊恩很开心,他称村子里的朋友为“兄弟”,并且不厌其烦地让新认识的朋友叫他“疯子”。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伊恩取消了邀请父母来中国一起过节的计划,并积极参与到村里的防疫工作中,每天跟着村民一起巡逻,10年的生活已经让他真正融入村子里。

“10年前,决定留下来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如果在这里有一天觉得不开心,我就马上离开。10年了,我还是每天都非常开心。”伊恩说。前几年,在“秘密花园”的修缮告一段落后,他搬到了离旧县村两公里外的黄土村,在那里又租下了一间小土房,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装修着。

“很多人找到我,说自己家也有老房子,但是已经没有人愿意住,重新装修又太贵了,感到很可惜。其实要装好一个老房子,不贵,很值得,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伊恩现在租下这个小房子,全部靠自己装修,只花四五万元的材料费。

现在的他,又开始天马行空地想着各种装修创意,逛着最喜欢的二手市场。黄土村的小土房依山而建,屋后是大片竹林,门前已经种满鲜花,推开门,里面又是属于他一个人的“秘密花园”。

20年过半,“洋疯子”的老宅梦,已经开始下半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断桥铝门窗

系统节能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