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

阳明故里新鲜“出炉”观象台等历史遗存将得到修缮

Olivia 0

绍兴古城西北侧,西小河历史文化街区内,是明代著名心学家王阳明在绍兴的府邸。

2019年12月25日上午,规划面积40公顷、总投资80亿元的阳明故里综合保护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传承的大手笔。

首期开工建设的项目包括阳明故居和阳明纪念馆工程,其中阳明故居范围是越城区上大路以南、西小河以东、王衙弄以西、吕府以北区域。该项目对伯府大埠头、石坊残基、碧霞池、石门框、饮酒亭、观象台等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同时新建伯府正厅、阳明纪念馆、天泉桥等。

对此,记者采访了阳明故居和阳明纪念馆工程设计方浙江省古建筑研究院专家刘杰,了解阳明故居的历史遗存将以怎样的方式得到修缮。

伯府第的昨天:遗址保存状况不佳

绍兴城北,有一条西小河,已经静静地流淌了上千年。沿河两岸的矮房,带有鲜明的水乡特色。阳明故里就在西小河旁,所在地是绍兴三大历史街区之一。沿着曲曲折折的弄堂步行,看见的是斑驳的墙面、塌下来的房梁,弄堂尽头,陡然又开阔起来,一眼可看到一汪池水,面积不大,与普通池塘没有太大区别,不说破,怎么也想象不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碧霞池。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早几年还能看到居民在碧霞池内洗涤的场景。观象台,也曾被用作北海街道文化站的办公活动场所,如今大门紧锁,空置数年,里面竹树蔓生。历史已然洗尽铅华,阳明故里在岁月长河中静默着,渐渐褪去曾经的荣耀。

记者了解到,20世纪70年代因兴建厂房,碧霞池西南被填去一角。西北角原本暗藏有“水口”,由石砌暗渠与西小河连通,现已完全淤塞,由于失去了与外界水体交换的功能,渐成一潭死水。

原先的伯府大埠头为一座五米宽的石级河埠头,朝向河面一字展开,是为方便访客下船上岸而建。后来因船舫弄沿河段局部填河拓宽,对大埠头进行改造,被改造成旋转90度的马鞍状,完全不复当年气象。此外,石门框、饮酒亭、石坊残基等均有较大程度损坏,隐匿于民宅中,几乎失去了历史遗迹的辨识度。

对此,阳明故居和阳明纪念馆工程设计方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刘杰认为,阳明故居遗址保存状况不佳。

“光相坊境内,西河以南,西小河东岸,北海桥之前,谢公桥之后,筹建‘伯府第’,占地十八亩……”王阳明后人王诗棠在《姚江王氏在山阴——宅第建筑考》中如是说。

据载,20世纪80年代,绍兴市文物管理处在文物普查中,对王阳明故居遗址进行实地调查。1993年,港商高月明出资整修观象台。2014年,市有关单位着手研究编制王阳明故居遗址修缮工程设计方案。

阳明故里综合保护项目设计方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资料显示,阳明故居伯府第呈一轴、三进、五重格局。现存门屋定位中轴线,正厅、后堂,加上前场碧霞池、后庭院观象台,共有五重关系。现存饮酒亭定位中路边界,总进深约110米,总面宽约56米。伯府第东侧为跨院,原状元府用地,是主要的居住空间。伯府第西侧为扩建部分,根据记载推测是后期为游学门生居住而建的学舍。500年前,王阳明和他的家人、弟子们就在这方土地上生息。

观象台、碧霞池、石门框、饮酒亭四处被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伯府大埠头、石坊残基也在近期勘察中被确定为重要历史遗存,应妥善保护。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阳明故里综合保护项目正式启动,观象台、碧霞池、石门框、饮酒亭、伯府大埠头、石坊残基等历史遗存,将最大程度恢复原貌,借以讲述王阳明的故事,展示阳明文化诸多内涵。

伯府第的明天:对历史本貌进行演绎性恢复

明嘉靖六年(1527)一个夏夜,访客散尽,缺月当空。王阳明即将踏上远赴广西的行程。当听说两位弟子钱德洪和王畿还在庭前等候,就带着弟子走到碧霞池上的天泉桥。王阳明倾听完学生的疑虑,高兴地说:“正要二君有此一问!”

那天晚上钱王二人的问题,围绕着阳明先生四句教诲——“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展开。师生的问答则在后世被称作“天泉证道”,成为经典镜头,留存在中国思想史上。

碧霞池上原有天泉桥,王阳明归乡后作有《归越诗》四十一首,其中多次咏及池、桥。如《碧霞池夜坐》《与诸生歌于天泉桥》《天泉楼夜坐和萝石韵》等。王阳明还曾在天泉桥上宴请百余人。而碧霞池本身系明正德十二年(1517),王阳明“拓旧仓地”挖水池时,以司职生育的碧霞元君为由取名。《绍兴府志》载:“碧霞池在承恩坊王守仁宅内。”

阳明故里周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景物,蕴含着阳明文化的精彩故事或丰富历史价值,是阳明故里综合保护项目的重要依据。

在阳明故里综合保护项目启动前,设计方浙江省古建筑研究院专家多次实地考察,依托史料文本做了详细的考证工作,深入了解伯府第的情况,最大程度接近历史本貌。再结合阳明文化相关故事,逐步细化方案,尽可能让阳明故居的一景一物自带故事和内涵。修复后,这里将成为讲述阳明文化独一无二的载体。用刘杰的话来说,这是“演绎性恢复”。

最典型的就是天泉桥将重新飞架在碧霞池上。2018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两次对碧霞池进行了勘探,考古结果是这里曾建有亭台楼阁、水榭回廊,上有雕梁画栋,能容纳百人,与文献记载几乎一致。天泉桥及水榭的修复,参考同一历史时期嵊州金庭王氏宗祠水榭,水榭和桥连成一气,空间宽敞。届时,“天泉证道”、阳明大宴宾客将在此重新演绎。

据《姚江王氏越城山阴住宅地域图》所载,石门框应为伯府大门所在,原为四柱三间,现西侧石柱为后期恢复。阳明故居恢复完成后,以石门框为依托,历史上的伯府大门将得以重现。

饮酒亭是东西向二层木构建筑饮酒亭,整体坐西朝东,建筑面积294平方米,披檐歇山顶建筑。现存四开间隐约还能看到明代建筑的特征,届时也将修复成历史本来面貌。

伯府大埠头作为客人迎来送往的交通枢纽,也将恢复原本一字展开的开阔气象。近旁的石头牌坊重新修造,巍巍挺立,彰显阳明故居的不凡气度。

伯府第的最后一进观象台,据记载是以挖碧霞池之土,“掘池筑台”而成,为王阳明观星象及冥想之所。据史料推断为伯府的后花园。经过此次修复,将以园林式景观搭配亭子,恢复历史上后花园的模样。

修缮理念:保护中发展,传承中创新

阳明故里综合保护项目由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牵头开发。阳明故里综合保护项目启动后,故居的历史遗存将以怎样的方式得到修缮?

记者从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了解到,故居历史遗存的修缮从“不改变现状”“最少干预”“可识别性”“可逆性”几个原则出发。其中“可识别性”要求经过处理的部分与原物在工艺、材料等方面保持一致,在观感上与原物或前一次处理的部分既相协调,同时又做到可识别,以此方式传递不同的历史信息。其中“可逆性”原则即所用维修加固手段与材料尽量做到容易拆除,不损毁原结构,不影响后续保护措施。可见此次修缮是以长远眼光来对待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的。

阳明故居建筑由内而外的设计、选材,按照设计方案中细致严格的规定进行。譬如以“台基、楼地板”一类来说,其中阶沿石头的修缮,对下沉、移位的阶沿石拨正归安,要求拨正归安的阶沿石与其他阶沿石接缝严密、搭接平整。楼板则需选用老杉木,要求干燥、无裂缝、含水率不高于18%。按原形制、尺寸标准制作楼板。

在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王阳明故居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上,记者看到了项目简介、设计依据、勘测报告以及详细的施工图。图纸上每个结构、剖面的勾画严密,石抱框、天盘石、石雀替、木板壁、格栅窗、披檐、斜撑等古建筑部件均标识,榫卯结构均作图示,展示古建筑特有魅力,也体现设计单位的专业性。

曾经有一句民谣广为流传:“吕府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吕府是明嘉靖时期阁老吕夲的府邸。可见伯府当年的辉煌及百姓对阳明先生的崇敬。

阳明故居正厅——心厅系新建项目。作为伯府第核心,心厅将以怎样的方式呈现?

记者了解到,其设计方案前期经过长时间考证,参考了柯桥区福全街道的峡山何诏花厅,采用叠梁式建筑风格,短柱、金枋、斗拱、月梁齐全,区别于吕府正厅的风格。届时心厅将在精心设计和精美雕刻下,重现明代官员府第厅堂建筑,在其中以展览的形式讲述王阳明生平事迹。

阳明故居碧霞池东侧不远处,还将新建阳明纪念馆,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设计方案中,空中视角下的纪念馆呈圆形,建筑风格与周边协调的同时,又以其独特外观造型增加辨识度。纪念馆采用下沉式设计,以内向院落式组合形式呈现。中心将设置一处冥想空间,四周墙壁封闭,顶部置以高透光玻璃。依靠顶部天光变化,带给参观者别样的体验。

(原标题《阳明故里新鲜“出炉”!观象台等历史遗存将得到修缮》,原作者王宏超。编辑徐添城)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高档隔音门窗

高档系统节能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