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自动液压冲压模具
文章目录:
1、挺起“硬脊梁” 铸强“主引擎”——山东工业运行量质齐升2、小而美,看看这些民营主题博物馆缘何成“打卡地”3、寿光:3D打印技术锻造科技支撑 助力企业创新转型
挺起“硬脊梁” 铸强“主引擎”——山东工业运行量质齐升
□记者 陈国峰
工业是山东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工业增长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山东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抓紧抓实,工业生产加力提速,转型发展成效明显,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工业生产蹄疾步稳
“去年,我们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开始小批量量产,今年增长较快,已经率先实现海外客户批量销售。”说起今年的市场表现,位于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席CEO邓一敏侃侃而谈。
天岳是一家专注于碳化硅衬底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型企业。邓一敏用几个数字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行业竞争力:天岳的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占有率跻身全球前三,去年新项目投产带动天岳营业收入增长近200%,今年仍保持增长势头。
记者走访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多家企业,频频听到“超预期”“逆势增长”等关键词。今年前三季度,这里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量达到108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推动1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一连串数字彰显着产业向“新”力。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庆表示,今年以来,山东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挥了全省经济压舱石、全国工业挑大梁的作用。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2.4个百分点,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全省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97.6%,较去年同期高17.1个百分点,工业作为稳经济大盘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
在山东各地,一个个工业大项目、好项目带起的发展热潮,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稳定经济增长的“金钥匙”:在位于潍坊寿光市的力创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开足马力雕刻、打磨轮胎模具,全力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订单已排至明年1月份;在济南市莱芜区,九羊集团有限公司正加速推进高强新能源用钢智慧工厂项目施工进度,力争明年竣工投产,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用钢和汽车用钢生产基地。
创新转型孜孜不倦
位于淄博高新区的山东安得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技术质量总监王辞海称,企业在艰难形势下坚定走技术创新之路,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持续的投入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自2010年至今,安得医疗推出12个国内首款产品,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创新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企业总能找到突破点。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王辞海说。
在山东,像安得医疗这样注重研发的企业不胜枚举。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科技创新为他们赢得了底气、提升了信心。前三季度,山东省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56.9%,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3个百分点。
创新不松劲,转型不止步。当前,智能制造方兴未艾,山东工业企业积极拥抱数字浪潮,加“数”转型。今年,山东全面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前三季度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1万个,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接近90%。
智能机器人自主焊接,AGV小车将加工好的成品原料件运往下一道工序……在中国重汽集团莱芜工厂的智能车间里,一块块钢板进入无人焊装车间,下线时变成“新黄河”重卡的车头。
近年来,中国重汽集团莱芜工厂通过技改上“新”,打造智能制造平台,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4%,人均生产效率增长15%,前三季度生产整车7.75万辆。“我们整车的年产量,一辆辆首尾相接可以从济南排到上海。”中国重汽集团莱芜工厂相关负责人说。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蔬菜之乡”工业忙。在潍坊寿光市,总投资33.5亿元的联盟石化PBAT/PBS可降解塑料一体化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建设热火朝天。
这是联盟集团从传统石化产业向高端新材料产业转型的标志性项目。这家企业投资6亿元的一期10万吨BDO项目,按照“黑灯工厂”标准打造,将于近期试生产;首创的连续聚合反应工艺,可实现一套装置生产6种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生产规模将迈入行业前列。
今年以来,山东工业领域投资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发挥着对全部投资的重要拉动支撑作用。前三季度,山东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5%,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1.6个百分点。投资过千亿元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乙烯二期等重点项目陆续投产,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前三季度,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增长8.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8.4%,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们新投产济南博泰、济南航坤等5个新项目,11月计划拿地开工8个新项目,重点围绕延链强链补链,成功签约引进10个新项目。”在济南市莱芜区,山东重工新城指挥部企业服务部负责人王书云说,下一步将围绕“造好一辆车”持续发力,聚焦“车前、车后”延链条,做大做强以整车为代表的千亿级装备制造集群。
张庆表示,山东将全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一业一策”稳定重点行业。随着国家和山东省系列增量政策落地实施,以及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全省工业经济稳健增长的基础更牢、动力更足。(完)
小而美,看看这些民营主题博物馆缘何成“打卡地”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
永银钱币博物馆
陀螺失恋历史馆
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人们日常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与传统大而全、厚重而有深度的国有博物馆不同,南京一批小而精、巧而美的民营主题博物馆以新颖的展陈方式、良好的互动界面和融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活动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当下年轻观众追捧的网红打卡地。
有品 让博物馆变文化客厅
9月开学上五年级的果果,为了完成一篇非遗体验作业,他选择到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走进大门,迎面是一架云锦织机,两位织工正在演示织锦的过程,指导老师随即给他戴上VR眼镜,突然,眼前的织机被纷纷“拆开了”——如何组装、如何走线、如何织锦,一目了然。
博物馆副馆长马培培告诉记者,这是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推出的社会教育品牌——“江南丝塾”课程之一。作为一座从美学角度诠释江南丝绸文化的专业主题博物馆,丝博馆打出了“颠覆传统博物馆观念”的口号。
那么他们是怎么颠覆的呢?
丝博馆两层共2400平方米展区,从夏商周的桑蚕规模养殖到明清的丝绸海外贸易,从缂丝的工艺、到宋锦的风格,丝博馆用实物、情景再现、实操体验等丰富的表现手法,再现了江南丝绸文化的前世今生。
马培培说,作为一家依托企业打造的免费博物馆,丝博馆的办馆思路并不限于单纯的丝帛产业展示,而是深度挖掘丝绸文化进而打造主题活动,围绕丝绸IP进行联合开发,打造落地的文化创意产品。
其中为孩子们定制的“江南丝塾”社会教育品牌,通过“成长的故事——蚕宝宝的美丽蜕变”“思路印记·乐织奥秘”“江南色韵·蓝旋之美”等课程,将传习趣味化,可以根据群体的不同需求,量身打造课程。马副馆长说,仅去年“丝塾”就成功开设课程108场。
博物馆的另一文化品牌“江南丝生活”主要为注重生活品质的女性量身打造,与妇联和漓江出版社共同打造的女性阅读活动“阅美女性·丝享人生”目前已颇具影响;举办的“江南丝韵·汉服文化月”活动、“新古典·新时尚汉服设计大奖赛”吸引了全国汉服圈参与;而“老月份牌旗袍活化秀”则经典复刻了民国时期月份牌上的旗袍样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旗袍爱好者的参与。
“让博物馆藏品活起来,最好的方式是文创开发。”马培培说,博物馆根据馆内藏品及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开发了《丝路千年·南京印记》《和平安宁》《丝路山水地图》卷轴、《吉象》等15个系列文创产品;还与腾讯视频合作、通过网友众筹开发了“十方丝绸之路”创意丝巾;落地“丝路山水”“丝情画意”“蚕桑丝帛”三个系列的丝绸衍生品;与光大银行合作开发云锦信用卡,与中旅集团合作“南都繁会·秦淮最情怀”南京文化深度研学游。
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非国有博物馆,依托丝绸全产业链,用创新思路颠覆了传统考古展览型博物馆只做陈列缺少互动的展陈方式,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参观、体验、交流的文化空间。自2017年开馆以来,博物馆已接待国内外观众6万余人,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00余场。
有趣 让博物馆变乐园
真实且稀有是永银钱币博物馆给参观者的最初印象。
在一楼临展厅,正在展览的是 “红色货币”,展陈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时期三个政权的货币产物,而货币背后的历史也一一呈现。
1926年,湖南省特派员贺尔康到达衡山,在柴山洲建成了柴山洲特别区农民协会。这实际上也是早期我党建立红色银行的一个雏形。其发行的面额为1元的白竹布货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革命货币。
在“序厅”,最大的看点是世界货币起源之一——雅浦岛石币。“雅浦岛石币”是公元前4500年岛上的居民所使用的古老货币。将帕劳岛上的石灰岩割下来后渡海运回雅浦岛,石币大小不一,体积越大价值越高。帕劳群岛和雅浦岛之间相差12海里,约80公里的距离,原始人如何将如此巨大的石块搬运回来,至今还是未解之谜。展厅中的雅浦岛石币是钱币馆赴美国费城斥资数百万美元拍卖而得。
在永银宝库展区,最珍贵的展品是号称镇馆之宝的“喜敦五大样币”。清晚期各省可以自主铸币,浙江、湖南、江南、广东、陕西五省,都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铸模并提供造币机器,模具完成后于英国制成少量样币,这便是“喜敦厂五大样币”的由来。而所谓样币,则是用于检验印制质量和鉴别真伪,或用于试制和报样送审的产品,这些标准样本或试验样品都禁止流通和使用,所以数量极其稀少且价格昂贵。
除了这些货币展品稀有珍贵外,在钱币馆,新颖的展陈方式和融入现代技术的互动产品,是吸引年轻观众驻足流连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四楼展厅,一下电梯便会走上一条名为“足下生辉”的玻璃甬道,地板下铺满世界各国的不同硬币,它们总能吸引小朋友们趴在玻璃上看上好半天。甬道一侧墙上的世界地图,用各个国家的硬币镶在上面,走过这幅“有钱图”,步入的是由4万多枚国外的钱币所制成的“钱币雨”走廊,年轻人最爱在这个地方拍照留念,不仅讨个好彩头,更是朋友圈里最炫的美图。
“博物馆是文物的陈列之所,往往多了几分历史的凝重,少了几分现代的时尚。”博物馆馆长陈永对记者说,足下生辉、“有钱图”“钱币雨”这些场景体验,就是想借助新颖的展陈设计,为参观者与藏品之间营造真切互动的空间。
在钱币馆,有趣的互动也让钱币超越了流通概念,给游客带来惊喜:可以找到自己出生年份的纪念币,也可以亲身体验钱币的设计过程;如果你喜欢在故事中流连,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手指只需轻轻一点,钱币的流转演变足可以让你穿行于人类文明的长河,品味钱币背后的人文精神与社会经济跃迁。你甚至还可以通过视频刷脸,看看自己和世界各地钱币上的哪个人物头像最像。
“博物馆的参观者,并不需要你以说教的方式,告诉他们钱币历史是什么,钱币文化是什么,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不是问题了。他们需要的是体验一场钱币文化之旅,需要高科技带来的视觉体验,需要惊奇和美。”陈永说。
有情 让博物馆 变“树洞”
相比于丝绸馆的学术性,钱币馆的趣味性,陀螺失恋历史馆则主打情感。
藏身于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的陀螺失恋历史馆,自4月来到南京以后,迅速成为网红店,无论是大众点评,还是小红书,输入“失恋”二字,都会自动默认到这家店,这也足以说明该馆的“江湖地位”。
和传统博物馆以固定展陈为主不同,失恋馆是以巡展的方式进行,从天津开始,后到北京、上海、西安、拉萨等城市。
走进夫子庙这家失恋馆,1000平方米的展厅被分为几个功能区,一进门就是一面被写得满满堂堂的“签字墙”,原来这里是给失恋的人书写自己故事、释放情感的地方。
服务志愿者、18岁的南艺学生柳绍杰告诉记者,失恋馆的上级公司原本是一家在天津的旅游服务公司,一次,公司里的一位小姐姐因为失恋萌发了这个点子,最初只在天津当地试水,没想到大受欢迎,很快就在其他城市铺开,今年4月在南京开展后迅速蹿红。
走过“签字墙”便进入失恋馆的核心展区——征集来的失恋物品:一支口红、一封撕碎的情书、一个旧的布娃娃……每个物品背后都是一段恋爱的故事和两个悲伤的人。其中号称“镇馆之宝”的是一件名为“羽瑶妇妇”的黑色婚纱,背后是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爱情,许多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喜欢在婚纱旁合影。
在主展厅一侧的好几个大玻璃瓶里,装满了“情感胶囊”,每个胶囊里是一个小纸条,将不能诉说的情愫写在上面封存起来。
最受参观者喜欢的是时空电话亭。在进口和馆内深处各有一间电话亭,里面的电话互相连通,如果你想倾诉,就拿起电话诉说,不管另一间屋子里拿起电话的是谁,或许聆听你故事的人也有一段坎坷的情史。
“在失恋馆,或许人们一开始感受到的是悲伤,然而走进去,细细品味,最后得到的是治愈。”失恋馆南京负责人王平告诉记者,失恋馆仅自四月到六月,营业额就有100多万元,“这对于这样规模的小馆来说算是相当不易了。”
而更多年轻人是因为这种全新的情感体验被吸引到这里。来自扬州、马鞍山的几个年轻女孩就在失恋馆里不停地拍照留念,“网红打卡地嘛,总要来看一看。”
在“心结墙”上,红色的心形卡片上写满了祝福和诉说。“当下人、特别是年轻人在物质消费急速发展的当下,情感需求也变得格外丰富,当情感无法满足、或者一段恋情逝去后,无法排解的情绪就需要一个倾诉的入口,失恋馆可以说填补了这个空白。” 南京佳缘婚恋介绍所二级心理咨询师杨丽军这样总结说:“在这里人们看到的、读到的是别人的爱情,而内心其实是在衡量自己的情感世界,与其说,失恋馆变网红是我们对别人情感的好奇,还不如说是我们对自我情感的需求使然。”(徐 宁)
寿光:3D打印技术锻造科技支撑 助力企业创新转型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日讯 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助推器,也是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国内首次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轮胎模具生产的高科技项目,山东力创模具股份有限公司3D打印项目的投产运营,大大提升了轮胎的综合性能。
近日,在位于寿光化龙镇的山东力创模具股份有限公司3D打印中心,技术人员正在操作机械设备,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轮胎模具。该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建设1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购进工业级光固化工业3D打印机及配套设施,对现有轮胎模具生产进行智能制造扩容升级。目前市面上的轮胎模具多为模压和刻制,而3D打印可以制作相对复杂一些的模具,在轮胎表面实现立体的几何形状花纹,可以精准完成轮胎花纹的加工,满足了客户对轮胎模具尺寸精度与表面光洁度的要求。
山东力创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潍坊市隐形冠军和寿光市智能制造领先企业,是寿光市唯一一家轮胎模具制造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轮胎模具的构想,经过与3D打印机生产企业的联合攻关,突破了传统技术难以实现的复杂纹理制造,逐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比传统的工艺相比,3D打印技术提高5倍的生产效率,降低50%以上的制造成本,实现了轮胎模具产业的技术革新。该项目于2021年12月份建成投产,年可生产轮胎模具3000套,增加产值2000万元。
山东力创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王彬告诉记者,下一步公司的技术团队还将进行S L M金属3D打印和石膏3D打印技术的攻关,可轻松应对更高性能复杂性更强的花纹模具。
闪电新闻记者 刘蓓 寿光融媒体中心 李宁 刘洋 潍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