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脱钩怎么办
文章目录:
1、如何让“拉闸限电”不再重演?| 新京报专栏2、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到底有多重要?3、新华鲜报丨“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
如何让“拉闸限电”不再重演?| 新京报专栏
9月23日,沈阳限电致部分街道红绿灯停电引发拥堵。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
今年9月以来,全国南北多地“拉闸限电”。此前,广东等多省份也有开展限电控能耗举措。
针对当前供电形势,国家电网公司表示,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其实,“拉闸限电”的出现是周期性的,往往是由于用电量激增且供给不足所导致。今年夏季以来,持续高温天气叠加经济复苏,用电需求不断攀升,已有部分地区出现这一情况。
工业用电需求激增而供给不足
事实上,限电原因很多,主要还是需求和供给的问题。目前限电限产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电力需求增长太快,电力系统反应不过来。就全国而言,煤电的利用小时数去年是4000多,今年预计也到不了5000,而今年煤电在电力消费中占比超70%,所以整个电力系统还有空间。
局部缺电跟电网有关,也跟局部性需求短时间内上涨太快有关系。当然,电力紧张和煤价太高、煤电企业发电意愿和财力不足也有关系。
一方面,由于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电占比高,所以煤一出问题、电就容易出问题;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中工业用电占比约70%,尤其是高耗电(铜铁铝等)产业占比非常高,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又高,这些产业稍微加一点力,对于整体用电来说就会增加很多。
今年前8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8%,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按低碳清洁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前中国的电力结构,每年5%左右增长就应该属于较高水平了。
至于限制居民用电,实属万不得已的举措。因为居民用电的量很小,目前居民用电量只占全社会用电量15%左右,而且牵扯民生影响太大,所以限电限到居民,就不是“双控”限电可以解释的了。限居民用电,是短时间措手不及的结果,应该只是暂时的,预计很快就会过去。
电价应按市场供应成本逐步改革
中国清洁低碳能源转型,面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两大难题。目前,清洁能源占比小,风电、光伏的发电量贡献只有9%,无法满足比较高的电力消费增长。电力需求高时还得靠煤炭。
加之,工业占比较大,其活跃度增加势必加大电力需求。目前电力供应结构中火电占70%,电力消费结构工业占70% ,两个70%叠加到一起,其影响可想而知。所以,限电今年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是电力供应结构和电力消费结构所决定的。
发电成本、电力系统的效率、中国的资源禀赋共同决定了中国的电价。由于对生产和生活都有影响,中国电价改革相对缓慢。但是,在碳中和背景下,未来电价应该会按市场供应成本而逐步改革。
而针对煤炭价格上涨,煤价倒挂这一问题,需要健全市场化交易机制,考虑成本传导关系,根据上游燃料市场价格波动进一步调整燃煤上网基准价,这是电力市场和电价改革应当关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2021年前8个月发电结构,其中火电占比71.9%,清洁能源占比只有9%。制图/新京报
仅靠电力系统内部难以化解转型成本
中国高质量经济增长要求尽可能“双脱钩”:GDP尽可能与化石能源脱钩、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平均GDP增长与电力消费增长相关系数为0.9,平均GDP增长与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相关系数为0.6。如果不能控制电力需求增长,则需要加快清洁能源发展速度。
碳中和目标需要的不仅是能源结构调整,也会引起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调整和变革。因此,战略和政策需要强调整体系统成本和整体解决方案。
放眼未来,由于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和越来越不稳定的能源电力系统,未来能源系统需要保障安全稳定和充足供应,系统成本将大幅度提升,仅靠电力系统内部将难以化解转型成本。
况且,政府补贴随着规模扩大不可持续,更需要通过市场来提高清洁能源的竞争力、提高价格(成本)抑制消费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此外,通过活跃碳交易市场,碳成本会推动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和转型转移;通过电力市场改革,让电价反映市场供需和低碳清洁转型成本。
特约撰稿人丨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编辑丨徐秋颖
校对丨李立军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到底有多重要?
新华鲜报|“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
“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正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火热举行。
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向世界发出“手拉手”合力打造“共赢链”的响亮声音。
相比其他展会,链博会不是展销商品,而是展链条、展生态、展场景;不只关注短期交易,更注重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展商之间不是“掰手腕”抢客户,而是“手拉手”找伙伴。
第二届链博会设有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6大链条和1个供应链服务展区,全流程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重点环节,从而推动大中小企业聚链成群、优势互补。
第二次参展的苹果公司,携“果链”上的四家中国供应商亮相。
零部件制造商领益智造展示机械手臂自动取换料、高精度组装的绝技,包装生产商裕同科技秀出1.9秒折好一个包装盒的绝活,手机镜头制造商水晶光电带来国际领先的四重反射棱镜,声学产品制造商歌尔通过柔性制造生产线让多个尺寸、不同颜色的产品实现共线生产……
“没有中国的合作伙伴,苹果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链博会开幕前一日,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专门来到链博会场馆,用一年三次访华的行动表明对中国的重视。
图为11月26日拍摄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外景。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到底有多重要?
“GE医疗全球销售的每2台磁共振产品就有1台产自天津”“中信戴卡的铝车轮产销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Apple全球的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超过80%在中国生产”……参展企业的一组组数据就是有力回答。
“我们听到有‘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的声音,但国际商会中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告诉我们,合作才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全世界必须携手合作,维护运作良好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丹顿说。
“链”上“手拉手”,推动供应链更高效、更智慧——
结合菜鸟提供的物联网先进技术,联合顺新晖、宾堡、泰森、嘉吉等中外供应商的力量,麦当劳中国发起的“一箱一码”智慧供应链项目27日在链博会上公布最新成果。
图为麦当劳中国在链博会上展示的智慧供应链。新华社记者 潘洁摄
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及其他物联网技术在包装上“赋码”,“一箱一码”技术让货品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证”,但其在餐饮行业的应用需要突破一系列瓶颈。经过两年多探索,该技术在麦当劳中国的不少上游工厂、物流中心和餐厅成功落地,提升了供应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协同和精细管理能力,供应链运作效率大大提升。
“链”上“手拉手”,推动供应链更绿色、更低碳——
拥有将地沟油、乙醇等多种原料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的霍尼韦尔,在链博会期间与金风绿色能源化工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绿色甲醇制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产能开发。
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携中国供应链伙伴以联合展台形式展示从新西兰至中国市场的可持续供应链,招商局集团联合马士基、联邦快递等七家企业发起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碳中和转型倡议,美国嘉吉公司和中粮集团牵头并联合多家企业发布农业与食品领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倡议……从签署合作备忘录到设立联合展台、发起联合倡议,中外企业道出携手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的愿望。
“全球超过75%的碳排放来自供应链,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全球合作,共同促进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发展。”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贝德凯说,中国企业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设备等方面拥有优势,世界需要中国的合作来减少碳排放。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贸促会举办链博会,就是为了创造一个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国际化平台,为世界各国构筑产业互融、创新互促、市场互通的桥梁。
“链”上“手拉手”,开放合作必将带来更多共赢。
策划:陈芳
记者:潘洁、郭宇靖、许可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来源: 新华视点
新华鲜报丨“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题:“手拉手”!中国链博会打造世界“共赢链”
新华社记者潘洁、郭宇靖、许可
“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正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火热举行。
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向世界发出“手拉手”合力打造“共赢链”的响亮声音。
相比其他展会,链博会不是展销商品,而是展链条、展生态、展场景;不只关注短期交易,更注重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展商之间不是“掰手腕”抢客户,而是“手拉手”找伙伴。
第二届链博会设有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6大链条和1个供应链服务展区,全流程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重点环节,从而推动大中小企业聚链成群、优势互补。
第二次参展的苹果公司,携“果链”上的四家中国供应商亮相。
零部件制造商领益智造展示机械手臂自动取换料、高精度组装的绝技,包装生产商裕同科技秀出1.9秒折好一个包装盒的绝活,手机镜头制造商水晶光电带来国际领先的四重反射棱镜,声学产品制造商歌尔通过柔性制造生产线让多个尺寸、不同颜色的产品实现共线生产……
“没有中国的合作伙伴,苹果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链博会开幕前一日,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专门来到链博会场馆,用一年三次访华的行动表明对中国的重视。
图为11月26日拍摄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外景。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到底有多重要?
“GE医疗全球销售的每2台磁共振产品就有1台产自天津”“中信戴卡的铝车轮产销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Apple全球的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超过80%在中国生产”……参展企业的一组组数据就是有力回答。
“我们听到有‘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的声音,但国际商会中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告诉我们,合作才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全世界必须携手合作,维护运作良好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丹顿说。
“链”上“手拉手”,推动供应链更高效、更智慧——
结合菜鸟提供的物联网先进技术,联合顺新晖、宾堡、泰森、嘉吉等中外供应商的力量,麦当劳中国发起的“一箱一码”智慧供应链项目27日在链博会上公布最新成果。
图为麦当劳中国在链博会上展示的智慧供应链。新华社记者 潘洁 摄
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及其他物联网技术在包装上“赋码”,“一箱一码”技术让货品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证”,但其在餐饮行业的应用需要突破一系列瓶颈。经过两年多探索,该技术在麦当劳中国的不少上游工厂、物流中心和餐厅成功落地,提升了供应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协同和精细管理能力,供应链运作效率大大提升。
“链”上“手拉手”,推动供应链更绿色、更低碳——
拥有将地沟油、乙醇等多种原料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的霍尼韦尔,在链博会期间与金风绿色能源化工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绿色甲醇制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产能开发。
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携中国供应链伙伴以联合展台形式展示从新西兰至中国市场的可持续供应链,招商局集团联合马士基、联邦快递等七家企业发起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碳中和转型倡议,美国嘉吉公司和中粮集团牵头并联合多家企业发布农业与食品领域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倡议……从签署合作备忘录到设立联合展台、发起联合倡议,中外企业道出携手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的愿望。
“全球超过75%的碳排放来自供应链,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全球合作,共同促进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发展。”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贝德凯说,中国企业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电池设备等方面拥有优势,世界需要中国的合作来减少碳排放。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贸促会举办链博会,就是为了创造一个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国际化平台,为世界各国构筑产业互融、创新互促、市场互通的桥梁。
“链”上“手拉手”,开放合作必将带来更多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