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陆海“相约”大通道 枢纽连接新市场
钦州市位于广西沿海的中心位置,是西部地区最近最便捷的出海口 。当前,钦州正主动融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努力建设通道陆海枢纽城市。
5月27日, 钦州保税港区集装箱码头迎来了建港以来最大的集装箱班轮——阿联酋德娜号。
记者 黄舜
阿联酋德娜号凌晨五点半抵达钦州港装卸货物,中午两点漂洋过海前往新加坡,像这样由南向通道发展带来的大型远洋船舶货运业务已经成为这里的新常态。
德娜号货船主要承载了南向通道“渝桂新”航线的汽配零件、液晶显示器、铝合金门窗等货物共400多个集装箱。去年11月,阿联酋航运“北部湾港—印度/中东”远洋航线首航,目前共投入8艘5500—6500标箱的船舶运营,为我国中南、西南、西北内陆地区货物经北部湾港直达印度、中东等地区提供便利,和过去的中转模式相比,一个标箱可减少物流成本约500美元,时间缩短7至12天。
阿联酋德娜号船长 Tudor Adrian:钦州港是我们货运西行航线在中国的最后一港,通过钦州港前往新加坡、迪拜,把这些货物安全运往阿拉伯国家是很重要的,走南向通道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通道火热“货”先知,从事船务代理业务的曾令航告诉记者,得益于南向通道的建设,今年上半年,公司业务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0%,业务范畴也从单纯的船代拓展到报关报检、海铁联运、短程运输等领域。
中国外运长航有限公司船务代理 曾令航:因为南向通道的开展、货量的增加,我们船公司决定增设班轮,本来是一周一班变成一周双班。
作为南向通道集装箱铁海联运班列的陆海枢纽站,钦州港东站总投资7.16亿元的集装箱作业场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年装卸能力达11.6万标箱;二、三期工程也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可满足每年62.4万标箱作业能力。
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钦州港站站长 黄光辉:二期就是在现有的货场往外扩四条装车线,然后配备有龙门吊。三期就是加12条吊车线和接发列车线,然后车站的两侧外加两个集装箱的拆装箱场地。
钦州北港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欧其林:南向通道开行到2018年,我们(重庆到钦州港)的班列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对流,大概一个星期有五六列,上下行对流已经常态化。
2017年,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77万标箱,占北部湾三港的76.8%。
2018年1-4月完成66.6万标箱,同比增长37.6%,预计全年可达到230万标箱。
2018年1-4月,钦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210万吨,同比增长27.7%,预计全年达到1亿吨,进入亿吨大港行列。
在广西2018年南向通道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中,钦州有13个项目列入,总投资152亿元。目前,铁路扩能改造、钦州港东航道扩建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自治区商务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马继宪:加大钦州港港航基础设施的能力建设,加密钦州到东南亚、南亚、中东的航线的密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让通道通起来、活起来、旺起来,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充分地涌动起来,把南向通道打造成为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外开放的大平台、经济发展的增长带。
记者 梁家鸿
钦州具有南向通道国内沿线其他城市所没有的陆海衔接优势,通过加快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新格局,钦州作为南向通道陆海汇聚点和陆海联运枢纽之一的集聚态势已经凸显,越来越多新的市场、新的合作伙伴正把目光汇聚于此。
来源:钦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