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金门窗怎么安装
文章目录:
1、你没见过的非法改装2、福建福安市以深化“产改”为抓手,为技能人才搭平台、建舞台3、从“政府配菜”到“百姓点菜”——海口“微实事”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你没见过的非法改装
【你没见过的非法改装】一路平安 近日,福建福安交警在巡逻路上查获一辆改装面包车,该车车头用竹篱笆围了一圈,连车灯都没有,车内座椅也全被拆卸改放货物,车辆属非法改装且多年未年检已达到报废标准。经了解,这辆面包车是驾驶人在别人手上购买的,因使用年限较长导致车头塑料外壳损坏,会工匠活的他就用竹篱制作了一个塑料外壳,同时在车头上安装了个照明灯继续在乡镇偏远道路行驶。本以为远离市区便不会被查到,没想到被到乡镇巡逻的交警被抓了个正着。民警依法将这辆未年检的改装车辆进行查扣并强制报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福建福安市以深化“产改”为抓手,为技能人才搭平台、建舞台
李润钊
初冬时节,雾气弥漫,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墙坪村,谢庆如在自家茶园里直呼“有了方向、不再迷茫”。当天,福建省茶科所、宁德市农科所专家和当地茶产业劳模工匠在福安市总工会组织下,上门开展技术帮扶,为正愁招不到茶叶种植技术工人的谢庆如解了燃眉之急。
为招不到技工而发愁的不只是谢庆如。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县,福安市拥有不锈钢新材料、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冶金铸造和船舶修造5大重点产业。福安市总的调研显示,2023年该市5大重点产业的高级技工缺口达1.3万人。为破解“一技难求”的局面,福安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通过鼓励技术帮扶、推动产业融合、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为技能人才搭平台、建舞台。
劳模工匠担当“传帮带”
近日,在福安市王基岭工业园区,福建怡和电子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组装新款按摩椅,福建省劳模、公司工会主席郭光锋带着劳模工作室新加入的职工在生产线旁一待就是一上午。在他看来,在生产一线共同破解难题是他们提升技能最好的方式。
郭光锋说,怡和拥有全市按摩保健器材行业首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与福州大学等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劳模工作室还组建了由1名工程师、4名高级技师、1名技师、4名高级工组成的技术辅导团队,面向刚走出校门的职工开展以“老带新、师带徒”为主要形式的技能提升培训。
“我们每人带着年轻工人牵头推进一两个技术攻关项目,画图设计、研发、试样都是独立完成,遇到难题时,郭师傅召集其他成员一起头脑风暴。”劳模工作室成员王体智说,工作室牵头的技术培训内容覆盖车间生产的全流程,在工作室领衔的技能提升项目中,公司的技术工人缺口从5年前的80多人下降到不到10人。
在福安,像怡和这样由劳模工匠领衔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示范项目还有11个,已建成劳模工匠工作室7家,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项目已为当地重点产业培育实用技能人才超过3300人,市总为技能人才培育项目提供了超过60万元的资金支持。
工匠学院成为产教融合阵地
在福安职业技术学校智能社团机器人技术实验室内,刘凯老师手把手指导学生调试通用电机设备。
“福安是中国中小电机之都,复合型人才是电机电器产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刘凯介绍,为适配当地电机电器产业技术迭代的发展需要,社团由原先仅有一个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兴趣组,拓展到现在拥有通用机电、智能制造设备组装与调试、科技创新等3大兴趣组,成为学生接触产业、磨炼技能的学习阵地。9年来,社团荣获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大奖20多项,培养出1200名青年技工。
福安市总工会干部郑庭辉是该工匠学院产教融合项目的“跟班管家”。郑庭辉介绍,为促进就业、适应产业需求,市总与福安职业技术学校等推动建设4个工匠学院,强化校、企、工会三方合作机制,制定“订单班”“委培班”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产业工人技能培养与高质量就业无缝衔接。目前,已开发机电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等多个聚焦当地产业发展核心技能的产教融合“示范班”。仅今年,市总以工匠学院为依托开展的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服务人数便超过1300人次。
“技高者多得”成为共识
近日,福建青拓重工有限公司总装分厂厂长助理兼调试班长林振辉正在指导年轻工人为新能源纯电动矿卡披上货箱篷布并做好发车前的准备工作,660辆新能源纯电动矿卡将发往印尼。
由于印尼雨水多,底盘过水后线束如果进水容易导致车辆熄火,因此防水是当地的首要考虑因素。2023年底,青拓重工安排林振辉到印尼做车辆售后服务。他提出了线束接插头防护建议并被工艺技术部门采纳。林振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激励职工创新创造,公司设立科技创新奖,奖金为5万元至100万元不等,这让包括他在内的不少技术工人更有了奔头。
近年来,在福安市多部门协同推进下,该市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不断健全,2021年至2023年,取得高级技能及以上、中级技能、初级技能鉴定证书的技能人才年平均薪酬分别累计增长26%、19%、13%,高于全市平均薪酬增长水平。该市还制定了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措施,落实人才奖补、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政策,“技高者多得”成为各界共识。
“我们将拿出更多有力措施培养、引进、用好技能人才,让福安成为产业工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奋斗热土。”福安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林铃顺表示。
从“政府配菜”到“百姓点菜”——海口“微实事”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新华社海口2月19日电 题:从“政府配菜”到“百姓点菜”——海口“微实事”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新华社记者 柳昌林、涂超华
海口市美兰区福安村村口的小广场上,一座新建成的戏台矗立在几棵绿荫如盖的枇杷树中央,为这个四周高楼林立的城中老村落平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以前村里演戏只能在油桶上垫门板搭个简易戏台。”福安村村民庄仕仁说,多亏了政府的“微实事”项目,让村里有了自己的戏台,不仅可以丰富大家的生活,也为村民留住了文化传承和乡愁。
福安村新戏台只是“微实事”惠民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海口市试点参与式预算改革,让居民参与社区中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微事”“小事”项目的政府预算决策。通过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微实事”实现了“政府配菜”向“百姓点菜”的转变,探索了一条有效完善社区功能、提升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水平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为民办事:除“盲区”找“痛点”
社区道路旁一段围墙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小区排水管道淤泥沉积,每逢大雨便会困扰居民出行……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一些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小、急、难民生项目,是社区居民生活的“痛点”,也往往是政府部门管理的“盲区”。而政府部门自行确定的部分为民办实事项目,也常面临因不够精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尴尬。
为了把相关预算经费用到实处,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海口市在美兰区启动参与式预算改革试点,通过实施“微实事”项目,着力消除政府决策过程中对居民需求掌握的盲点,促使政府精准施策。
海口市和平南街道位于老城区,辖区内基础设施老旧,公共服务短板多。去年,政府从年度财政预算中专项划拨270万元给和平南街道用于“微实事”项目。通过居民投票,当年确定并实施了40个项目。
“其中最大的项目是辖区内小街巷的改造,共花了47万元。而最小的项目是为社区添置石椅凳,仅用了几千元。”和平南街道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姜华说,以前社区要实施相关项目,必须针对单个项目向上级单位打报告申请经费,不仅程序多且耗时长,是否能顺利通过审批也不得而知。
2017年以来,美兰区先后投入1800万元,在4个街道的24个社区推行“微实事”工作,确定并实施的268个公共服务项目惠及民生。
全民参与:居民点单 政府办事
春节刚过,海口市灵山镇桥东村村民林树忠就赶到村部,在“微实事”投票箱里投进了一份“建议村里安装路灯”的提议。
从2019年起,海口市将“微实事”工作向乡镇推广,包括桥东村在内的4个乡镇的村委会纳入试点。
“村里没有路灯,晚上大家出门不安全。”林树忠说,“微实事”这种“百姓点单,政府办事”的方式特别好,大家能参与其中提出各自需求,最终为村里解决民生实事。
“群众参与广泛是‘微实事’工作的最大特点。”美兰区社区办主任刘建维说,“微实事”项目通过社区群众提议、民主协商、全民投票的方式,确定实施一批百姓关注度高、受益面广、急需解决的公共服务项目,从项目提议、筛选到最后的投票,15岁以上的居民都有参与权。
公开征集项目的做法,也充分满足了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提升。2018年,海甸街道居民付杰提议的建设社区急救体系项目获得高票并实施,社区不仅请来专业人员向居民普及急救知识,还培训和建立了社区急救队。社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的同时更有了份不一样的安全感。
美兰区常务副区长陈新说,去年项目提议阶段,征集到的各类提议就有近2700条。这些提议都非常贴近百姓生活,反映了居民的真实需求。政府通过项目的实施弥补了城市民生短板,促进社区功能提升,探索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创新治理:群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提升
海口“微实事”带来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愿,也增强了居民的公共精神和责任意识。
72岁的君尧社区居民郑志壮几个月前当了一回工程监理。他所在社区的巷道被确定为“微实事”改造项目,作为项目提议人,他被推选为改造项目的居民代表监理。在工程建设的一个月里,郑志壮每天都在工地上转悠,认真履行他的职责。
郑志壮说,政府有好政策,街坊们有高期待,自己必须认真督促施工队把质量搞好。
海口还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鼓励一些社会组织参与策划“微实事”服务类项目。近两年来,共有11家公益社团组织提出的24个项目被居民投票选中,内容涉及禁毒服务、亲子教育、校园防欺凌、关爱失独老人等。
“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快速落实,大家也充分感受到政府为百姓服务的诚意和努力。”海口市副市长龙卫东说,“微实事”这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创新,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目标,密切了社区干群关系,政府公信力也在一个个“小事”“实事”中不断增强。
惠民生才能得民心。去年,美兰区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微实事”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抽样综合调查,结果显示,所有项目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