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源源引入农田车间
贷款的快速发放可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图为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一家公司的生产线。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在惠州的田间地头,农户们忙着春耕、修剪果树。在多家企业,新购买的设备陆续到位,为订单和市场的增长增添了一份保障。
然而,疫情的反复和国际形势的复杂,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作为经济血脉的金融如何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惠州金融业如何稳住经济的基本盘,在此基础上积蓄更多转型升级的动力?惠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袁葵东介绍,今年将以服务和保障好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优化信贷结构为发力点,以支持和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为创新点,以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为突破点,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助力惠州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刘光明宝
支持乡村振兴??开辟绿色通道服务春种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春种时节。
惠东县铁涌镇的一处马铃薯种植基地,宋惠明正在忙着施肥。早在今年1月,他根据气候判断开春可能会有寒潮,打算购买一批保温薄膜,但短时间内拿不出这笔钱。正在发愁之际,惠东农商银行给他发放了10万元信用贷款。原来,该行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摸查,及时了解到他的资金需求,并快速发放了贷款。“多亏了这笔资金,让我顺利购买了肥料和保温薄膜。”宋惠明说。
在这次寒潮过程中,人保财险惠州市分公司工作人员到龙门、博罗等地查看了农作物的受灾情况,技术专家指导农户减灾复产。该公司负责人赖向东表示,政策性农险将加快创新发展,从生产、市场、融资等方面为其提供更多的保障。
为抓住农时,惠东农商银行把支持“春耕备耕”作为当前支持“三农”的重中之重,由120多名走访人员、96名“金融特派员”和3名“金融人才”组建服务团队,开展了春季支农服务大走访活动,借此提前摸清各类涉农主体的资金需求,安排涉农资金投放。
针对春耕期间农户资金需求较大、贷款受理量较多的情况,该行通过平行作业、“一站式”服务以及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方式开辟绿色通道。该行客户黄隐璋在惠东县多祝镇种植了20亩生姜,今年1月,他在购买化肥、农药时缺一笔钱,该行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通过绿色通道,不到3天就发放了5万元贷款。
除了农户得到贷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园也得到金融活水的“灌溉”。惠州农行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惠州农行实现对惠州市所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全覆盖,农业龙头企业服务覆盖面达88%,涉农贷款余额达203.4亿元。其中,今年以来用于支持春耕备耕农户及相关涉农企业贷款累计近1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加速放款助企业转型升级
大量资金流向农业领域的同时,惠州制造业也得到金融活水的“灌溉”,部分企业不仅借此稳住了市场,还拓展了高端客户。
在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惠州市长盛俊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这是一家以研发和生产线路板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一名工人正同时操作两台激光切割机,对铝基板切割作业。公司总经理林俊涛介绍,这是在惠州建行贷款买的设备,生产的产品精度提升了一倍,生产效率提高了30%。“如果没有这些设备,很多中高端客户都要流失。”
原来,自该公司2017年成立以后,限于研发水平和生产条件,出现利润率低、中高端客户流失等现象。林俊涛痛下决心升级设备。2020年,即使面临疫情冲击,他仍然决定加大力度搞研发、买新设备,但一时难以筹措资金。这时,他向建设银行惠州东江支行咨询了贷款政策。没想到,早上去咨询,下午就放款了。他通过小微快贷获得了一笔贷款,买了一批高精度切割机。
林俊涛介绍,用新设备生产后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率都提高了。以前中高端产品的收入在公司总营收里面占比很小,如今这一比例提高到65%。“利润上去了,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
建设银行惠州东江支行副行长孙丹薇介绍,由于该公司是优质纳税企业,且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范围内,因此通过纯信用方式就可获得这笔贷款。而且公司可以随借随还,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
记者从惠州市金融工作局获悉,今年惠州将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产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缓解核心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银团贷款、基金、债券等工具,加大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和产业园区的融资支持力度。
■相关
市政府与5家单位签约
乡村振兴项目将获超1000亿元授信
近日,惠州市政府与广东证监局、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分别签约,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惠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惠州市副市长李俊玲、签约合作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
李俊玲表示,惠州市将进一步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和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支持包括签约机构在内的金融机构、惠州企业和优质融资项目对接合作。惠州市政府将与合作单位一同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实施,早日取得成效。
根据合作协议,各合作单位将加大对惠州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在资本市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
在此次合作期内,广东证监局将在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和防范重点领域风险等方面,与惠州市政府开展重点合作,提高惠州市服务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将围绕惠州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利用农发行政策性资金周期长、成本低的优势,加大金融资金投入,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进步。
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将向惠州市乡村振兴产业和项目提供总金额1000亿元的授信合作额度,持续推动三农领域的金融产品创新。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将在5年内,为惠州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不少于600亿元的意向信贷支持额度,并整合资源支持惠州市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
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将在“十四五”期间为惠州提供总金额20万亿元的各类风险保障,并引入金融资源服务惠州市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发展,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工作。
■观察眼
加大金融支持和防范风险不可偏废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源源不断地将“养分”输送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分。在现代经济制度下,金融的这种血脉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惠州是制造业大市,在当前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复杂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把握好平衡点,因为两者都极为重要,且密切相关,因此不可偏废。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惠州的存贷比为108.57%,居全省第1;实体经济各项贷款余额为3758.98亿元,同比增长20.10%;制造业贷款余额1210.81亿元,比年初增加251.45亿元,增长26.21%。可见,惠州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尽管如此,惠州金融业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近期举行的惠州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实体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分化,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迫切与风险大的矛盾突出。这一点好理解,除了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还与大环境的影响有关。
越是经营困难,对融资的需求自然就越大。因此,惠州提出要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加大金融业对重点项目、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从宏观上来看,这样也给防范金融风险增加了不确定因素。比如,降低部分行业、企业的融资门槛,在促进融资的同时,客观上会增加一定的风险。另外,企业如果从正常渠道难融资,必然会设法走其他渠道,这同样会增高金融风险。那么,如何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保障金融安全的底线,这非常考验金融部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同时也指出,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
可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和做好金融风险防范要双管齐下,前者要用足用好各类金融工具,更加精准施策,把资金引向最需要、最重要的行业;后者要及时做好监控和化解工作,为惠州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提供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
■专访
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袁葵东:
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021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GDP逼近5000亿元,但仍面临科技企业群不够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不够高端等短板。当前,疫情和国际环境等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
今年,惠州金融业如何推动惠州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如何在加大融资力度的同时确保金融安全?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围绕这些话题专访了惠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袁葵东。
南方日报:目前惠州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产生了多大的作用?
袁葵东:金融业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重要贡献。直接贡献方面,2021年,惠州市金融业增加值286.2亿元,增速4.9%,占GDP5.7%,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金融业成为惠州市服务业中仅次于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在推动惠州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发挥直接贡献的同时,金融业更重要的是汇聚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汇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惠州金融业整体上安全稳健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2021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达7809.67亿元,规模全省第6,同比增长7.93%,增速全省第6;本外币贷款余额8478.86亿元,规模全省第6,同比增长18.03%,增速全省第3;惠州市保险业保费收入、证券累计交易额、期货机构累计代理交易额等都有较快增长。
其次,惠州市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明显增强。2021年末,全市实体经济各项贷款余额3758.98亿元,同比增长20.10%;制造业贷款余额1210.81亿元,同比增长26.21%;基础设施贷款余额、民营企业贷款、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均有较大增幅。
南方日报:今年,惠州市金融工作局怎样贯彻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将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袁葵东:总体上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围绕地方产业需求,坚定不移发展普惠金融,以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首先,以服务和保障好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产业项目,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并以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为重点,探索完善推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
二是以优化信贷结构为发力点。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对接平台,持续加强省中小融等金融服务平台业务发展力度,进一步强化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的惠企力度,鼓励平台臻选潜力核心企业,加快供应链金融惠企步伐。
三是以支持和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为创新点。将以惠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加强企业培育,力争推动5家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并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债券等方式持续融资发展。
四是以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为突破点。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银行围绕各县(区)农业特点,加大对特色乡村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和辖区主打农产业产品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以及惠州市政府与省联社、农发行、农行、邮储银行和人保财险合作协议,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工作力度。
南方日报:今年为何出台《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进一步推动企业挂牌上市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相比之前的同类政策,它有哪些特点?
袁葵东:《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州市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惠府〔2017〕188号,下称“原《意见》”)今年到期,为更好地支持和鼓励惠州市企业上市,惠州市金融工作局在原《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并经市政府审定后,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惠州市进一步推动企业挂牌上市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力求系统解决惠州企业在培养期、推进期以及上市后持续发展的难点和堵点问题。
相比原《意见》,《实施意见》在整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结合新政策、新情况进行了修改完善,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它根据近年来资本市场最新的改革情况,力争对新《证券法》实施、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新三板新规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等资本市场最新改革政策有所体现,增强了政策实效性。
同时,它还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实施意见》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上市和拟上市企业的意见建议,对企业反映较为突出的合规性证明出具效率、行政处罚、用地指标保障、纳税等问题都纳入工作机制。它对市县两级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都进行了明确,对相关部门在上市企业的发掘、培育、上市到上市后续发展的全过程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
南方日报:当前,各行业对融资的需求增大,如何在加大力度保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做好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
袁葵东:惠州市金融工作局将加快陈案处置,落实“7+4”类行业属地监管责任,开展私募投资领域专项整治,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排查,以防范金融风险。
接下来,惠州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风险处置、信息共享等协作机制。并补齐监管短板,落实好地方金融风险日常监管工作。同时,将重点推动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更好地保护公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