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三维:中国3D打印的深耕者
近日,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金石三维)正式对外宣布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次投资由容亿投资领投,加法壹号、富镕启思、中卫颐和、青珏资本等多家机构共同跟投,老股东壹海汇资本、深港通资本持续加持。本轮资金主要用于金石三维开展新型SLA 3D打印技术、齿科金属3D打印技术、陶瓷3D打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与投入,以及建立覆盖全球的商业化布局。
2018年底,金石三维投资5亿在江西建立3D打印产业园;2019年被评为“深圳知名品牌”。
3D打印是一项高新技术,也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媒体的宣传,3D打印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金石三维与SLA技术
金石三维早在2007年就在广东汕头成立产品设计部并使用3D打印技术,并于次年着手研发3D打印软件及设备。直到金石制造出第一台SLA光固化3D打印机,并成功投入手板模型制作生产。
SLA也是金石三维此次融资后的研发方向。
其实,3D打印有多种技术,比如SLA、CLIP、PolyJet、FDM、金属烧结打印等。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打印使用的材料以及层构建方式。
SLA是立体光固化成型法的英文简写形式,全拼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是用特定波长与强度的紫外光照射液态光敏树脂发生聚合反应,来逐层固化并生成三维实体的成型方式。
1986年美国博士查尔斯胡尔在其一篇论文中提出使用激光找色光敏树脂表面,并固化制作三维物体的概念。之后,查尔斯胡尔申请相关专利。1986年便出现SLA的雏形,SLA是最早提出并实现商业应用的成型技术。
1988年,3D打印行业巨头3D Systems公司根据SLA成型技术原理制作世界上第一台SLA 3D打印机——SLA250,并将其商业化。自此,基于SLA成型技术的机型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
SLA成型技术出现早,相对成熟;打印精度高、质量好;加工速度快,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但也有很明显的缺点:SLA机型生产造价高,打印成本负担大;SLA机型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操作复杂;打印材料树脂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密封处理。
金石是国内较早进入该领域的玩家,在技术和经验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性。2018年,金石三维推出中国最大尺寸SLA光固化3D打印机,超大成型尺寸1700*800*600mm。
据天眼查显示,金石三维的竞品高达46个,其中30个未进行任何融资,3个进行了战略融资,1个进行了种子轮融资,6个天使轮,1个Pre-A,以及5个A轮融资。在融资这一方面,金石三维显然已经走在了竞品的前列。
除了SLA技术,齿科金属3D打印技术、陶瓷3D打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与投入也是此次融资的计划。不能排除金石三维押宝医疗器械的可能。
二、3D打印产业现状
3D打印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喷墨打印机的发明。但真正的3D打印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由美国研究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型技术开创了的3D打印核心思想,1984年,查尔斯胡尔将光学技术转变为快速成型领域,并于198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生产3D打印设备的公司3D Systems,自此,美国开始涌现出多家3D打印公司。
随后的30年里,3D打印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持续拓展,3D打印产业逐渐成熟。目前已覆盖了制造、医疗、教育、航空航天、军事等多个领域。
3D打印机和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打印材料千差万别,普通打印机用的是墨和纸,而 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树脂等实实在在的原材料。普通打印机会打印出电脑里的平面素材,而3D打印机通过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可以将计算机里的“三维模型”变成实实在在的物体,比如机器人,各种模型,甚至食物等。
根据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年全球及中国3D打印行业数据》,2019年,全球3D打印产业规模达119.56亿美元,增长率为29.9%,同比增长增加4.5%。
笔者尚未找到2020年的数据,但在疫情期间,为了应对医疗物资短缺问题,多家知名3D打印企业,包括Stratasys,3D Systems,Carbon,Formlabs在内的多家美国3D打印企业都在快速投入了医疗耗材应用开发。
Formlabs、Carbon紧急为美国设计,捐助3D打印鼻拭子,其中,Formlabs最多能够每天生产10万个用于新冠病毒测试的鼻拭子,而Carbon在72个小时内设计了7种不同的3D网状结构鼻咽拭子,并部分通过了FDA批准。
由此可见这项技术的强大威力。
目前,我国3D打印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处理、设备制造以及打印应用与服务。
2017-2019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增加速度要略快于整体。根据赛迪的报告,2019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为打印产业打印产业157.5亿元,较2018年增加31.1%。
同样,在2020年,3D打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抗疫。湖南云箭集团定制化生产了一批护目镜。北京三帝科技利用3D打印小批量、分布式、快速制造的特点,在护目镜、口罩、测温仪等必备的防护用具上实现了本地生产,就近服务,满足千人量级的日常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