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期项目基本完成
金湾区将分两批完成自然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乡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图为整治后的沙脊村,环境优美。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统一的灰砖外墙、仿古中式窗花防盗网、门前鲜花围绕,柏油路直通村内,各家的汽车有了专门的停车位。而在3个月前,这里还是泥泞的道路,各家各户房屋建筑杂乱无序、公共空间乱摆乱放。金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打造让木头冲村彻底换了模样。
从人居环境提升这一硬指标出发,金湾区正全面打响乡村振兴战役。今年以来,市区合计下拨1.26亿元,全力打造海澄村、三板村、沙脊村和木头冲村4个示范村,目前一期工程初见成效。
除此之外,在产业、文化等领域,金湾区也各自发力。按照计划,将整合自然资源禀赋,把“大村落”打造成“大花园”“大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同时计划建设以黄鳍鲷为特色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传统养殖业的产业附加值。
●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
产业兴旺??黄鳍鲷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让农村产业旺起来,让农民群众富起来,这是乡村振兴应有之义。如何通过环境再造去振兴产业,是当下金湾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
“以4个示范村为突破,根据自身条件综合考虑现代农业加工、旅游业等不同业态,带动农村产业发展。”金湾区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地理和水文条件上看,位于入海口的金湾区在养殖业上尤具独特的优势。“目前全区有约2万亩咸淡水精养鱼塘,其中黄鳍鲷是金湾的特色品类产品,在市场上占有较高比例。”金湾区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以此为优势基础,做大做强水产龙头企业。
在具体的发展路径上,金湾区提出,可探索养殖户加盟、“公司+基地+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据介绍,按照这一思路,农民可以把闲置的土地、鱼塘等生产资源交由更为成熟、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的相关企业,从而提高生产力,而企业的发展成果也可以与养殖户共享。
为了鼓励更多涉农企业在金湾谋求更大发展,目前金湾区已出台了《金湾区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认定与监测管理办法》《金湾区都市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金湾区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项目(特色产业类)申报方法》等政策,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有效推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
据统计,全区现有工商登记注册农业企业49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业农村部健康养殖示范场企业2家。
另外,金湾区也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提高农民实用农业技术理论和具体实践操作水平,并在全市率先实施水产养殖农业保障项目,为14户养殖户、290亩“黄鳍鲷”养殖购买“养殖风险保险”,帮助农民在寒潮来袭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5月,广东省农村农业厅公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筹资金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候选名单,珠海市金湾区黄鳍鲷产业园位列其中。金湾区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业园将主打黄鳍鲷特色产业,同时引入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如目前以德洋水产为代表的冷库加工项目工程已经封顶,接下来园区还谋划建设博物馆等文化项目延伸产业链。
在坚持“三产”融合的道路上,旅游开发也是重要方向。金湾区提出,接下来将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挖掘海澄村、沙脊村、三板村和木头冲村的自然禀赋,打造塘糖小镇、三板水乡、古村落,带动村民致富创业。
依托山体、水体等自然资源优势条件,金湾区正谋划进一步打造配套硬件,引导当地村民从事服务行业,让其“在家门口能够就业”。如目前三板村正打造岭南水乡特色观光和旅游体验项目,通过皮划艇、龙舟赛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同时鼓励开展餐饮、钓鱼等有农家特色的服务业,真正把“大村落”变成“大花园”“大景区”。
人居环境??163个自然村全部纳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过去,一些农村常常给人以落后、破败的固有印象,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的逐步铺开,这样的局面正在被扭转。
三板村是金湾区有名的岭南水乡风情乡村,以水为邻、依水而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大背景下,这里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该村以三板河、红旗河为主轴,建设成太广场、广生公园、龙舟码头以及4个亲水平台,村民房屋外立面被改造一新。“一河两岸”的石堤立了起来,而灯光亮化工程,绿化景观的提升,则既保留了岭南水乡风情也融入了时代元素。
与三板村邻近的沙脊村同为金湾区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仅仅4个多月时间,沙脊村共计4280米长的村道全部完成了道路管线设施的配套工程,这其中包括新建污水管网、更新配套给水管道、通信电缆综合管沟的建设,“三线”下地的实施从根源上解决了农户的排污需求、解决了乡下“空中蜘蛛网”乱象。
为了更好地打造“一河两岸”,沙脊村从细节上入手,不仅对石堤进行了“勾缝”美化,使其呈现出乡村自然朴素的河堤景观,还在河堤上修建花池种花种草,桥头节点附近建设亲水平台、广场供村民游憩。此外,该村还对沿河两岸住宅院落内进行填土、平整、绿化美化的同时在院落内统一安装景观灯、种植凤凰木,营造优美、整洁且富有岭南水乡情调的沿河景观带。
坑洼的道路被整洁的沥青路面取而代之,本来杂乱无章随意搭建的电线不复存在,藏污纳垢的河岸变成美丽整洁且富有岭南风情的景观带,老旧灰暗的民宅则摇身一变成为色彩、层次鲜明的靓丽风景……如今的沙脊村展现出不同的活力风采。
事实上,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金湾区正全域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动员干部群众约1.7万人次,出动钩机、铲车、拖拉机等机械设备6403台次,拆除乱搭乱建、危旧房、废弃畜禽栏等建筑1500多间,“三清理”13531宗、“三拆除”1902宗、“三整治”1427宗。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也正紧密部署中。金湾区将分两批完成全区163个自然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在垃圾处理方面,将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收运、无害化处理率“三个100%”,全区21个行政村(居)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通过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和改建公共厕所7间,乡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样本
从“村居”到“花园小区”
木头冲村拟打造“石屋”民宿旅游目的地
门前是小小的花园广场,老人小孩在门前的骑楼下歇凉、嬉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古风韵味的灰砖外墙样式显得格外明亮。走近细看,窗户上的铝合金防盗网被设计成了古代木质窗花样式,空调外机则被木制围栏包裹着。走在花木丛生的绿化景观带旁,犹如到了城市中的小区花园。
“这些都是今年4月起陆续建成的,现在每一户村民都满心期待着自己的房子能够早日改造。”木头冲村村民关锦其说。关锦其的房子是第一个穿上“新衣”的。根据金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的计划,拟对木头冲村村民房屋进行外立面打造,且村民不用花一分钱。但部分村民由于对工程质量等有所顾虑,一开始积极性并不太高。
今年4月,关锦其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开始接受统一的外立面改造。这一示范效应很快引来了村民的关注,很快就纷纷响应同意改造。
按照乡村振兴相关工程开展的安排,在开展木头冲房屋外立面改造工作时充分尊重木头冲村的历史、现状,整体改造偏向岭南风格,确保了整村房屋外立面风格的一致性。聘请专业设计团队确定基础方案,遵循村民自愿原则,由村干部挨家挨户确定每户的具体改造方案,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实施。
据介绍,目前村内已有10多栋民居完成了外立面整治,部分正全力推进窗花、空调格栅的安装工作,改造后的房屋尽显岭南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当代新农村特有的活力面貌。
变化还远不止这些。村前广场、停车场、绿化工程、进村道路等建设也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随着人居环境的提升,生活品质有了质的改变。
“过去村里与外界沟通的路还是泥路,出入非常不方便,而村民驾车返村后,停车也是一个大问题。”木头冲村所在的行政村中心村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木头冲村的停车场整齐有序,过去公共空间建筑材料、杂物乱摆乱放的现象也消失不见,花园式的广场建设让村民竖起大拇指。
环境的提升,让新的产业发展有了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木头冲村拥有61幢具有历史价值的石屋建筑,33座为1965年所建,其余为1980年代所建。
目前,石屋建筑群现状保存完好,兼具岭南地方石屋民居特色与时代特色。在此基础上,金湾区也在设想将其改造成特色民宿,并整合该村周边山林水库、沙滩海景、果林海鲜等资源,打造以石屋为核心的民宿旅游目的地。
“在不断提高乡村生态、美丽、宜居环境的同时,寻找机遇,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推进乡村产业繁荣,让村民真正富起来。”上述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