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

金昌幕墙门窗有限公司

小智 0

文章目录:

1、【省媒看金昌】金川集团:党建赋能产业链打造有色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聚能环”2、金川区在兰洽会上签约资金达208亿元3、西北探“新”丨聚链成群,怎么干?

【省媒看金昌】金川集团:党建赋能产业链打造有色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聚能环”

“把战斗堡垒建在‘链’上、先锋力量聚在‘链’上、服务保障抓在‘链’上,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胜势......”近日,金川集团在铜贵公司铜箔分厂党建阵地召开有色冶金产业链党建赋能行动经验交流会,链上企业、职能部门、共建单位齐聚一堂,共谋产业发展。6家有色冶金产业链相关单位围绕党建引领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协同、提升组织力等方面深入交流了产业链党建的创新实践和发展经验,共同探讨了产业链党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

产业链党建是党建工作的新发展、新延伸,也是经济领域党建的新命题、新实践。今年以来,金川集团紧扣集团“十四五”规划,聚焦有色冶金产业链,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将党建与产业链建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做好“党建+产业链”文章,以党建赋能“产业链”,激发有色冶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应“链”而动,挖掘产业链“深度”

金川镍钴镍冶炼厂紧紧围绕金昌市“全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链”目标任务,将产业党组织打造成为牵引产业发展和服务大局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协同镍盐公司、金川镍钴新产品公司等链上企业互融互补,镍冶炼厂为新产品公司供应镍阳极泥脱硫后料、除铜尾料、除铁尾料等中间物料,保障粉体原料需求;为镍盐公司提供粗硫酸镍溶液,确保硫酸镍产业链的需求,同时镍盐公司为镍冶炼厂提供硫酸镍溶液保障电积镍生产,链上企业整合更多资源、相互协调,进行柔性生产,激发出更大活力,推动组织建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活动串在链上,严格按照现代企业治理标准和产业链集群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真正实现优化结构、换机制、强化职责、提高效能。

聚焦资源整合,加快产业延“链”

金川集团铜贵公司党委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好产业链党建工作,用好、用活、用足各类扶持政策,提高助企纾困“精准度”,从不同维度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构建“一产业一条链、一条链一党委”,用党建“一条红线”穿起来铜与贵金属产业链。集金昌、广西及包头华鼎三地优势,持续扩大产能规模,积极开拓原料市场,优化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打造绿色低碳现代化铜产业集群。进一步拓展电线电缆品类,重点发展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用电缆,并逐步拓展铝合金线缆、新能源电缆及充电桩电缆等品类。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研发汽车电机用电磁线,填补西北地区空白;开发无氧铜杆,抢占高端市场;丰富铜盐产品种类,研发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铜、超纯硫酸铜等产品,推进5000吨/年工业活性氧化铜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稳定销售;持续开发新能源电子材料铜箔系列产品,提高金川铜箔在先进电子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推进金昌、兰州新区与湖南郴州三地协同发展格局,拓展原料来源,扩大产业规模,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及分、子公司联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快构建“贵金属供给-前驱体合成-催化剂制备-二次资源再生回收”的循环产业链,开发投资金条、金币、金豆、银条、银币等黄金白银投资制品,研发铂族催化剂前驱化合物、电镀用铂族化合物及盐类产品,开发铂铑、铂铱合金等铂族金属合金,拓展铅、铋金属产品品类,进一步丰富碲铋基热电器件、亚硒酸钠稀散元素盐类等高附加值稀散金属产品并推向市场,实现产业链延链、补链。

抓链促点,推动整体协同发展

在铜加工产业链发展中,金川集团精密铜材公司注重抓住关键节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公司党总支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聚焦“做强白铜,做大紫铜,发展复合材料,拓展合金新材料”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党建+项目”“党建+科研”“党建+创新”等新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高强高导铜合金管、棒、线材制备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舰艇用铜镍合金厚壁大管及汽车用铜镍合金制动管生产工艺研究与产品开发》《大口径白铜管短流程制备技术研究》等关键项目中,党员冲锋在前,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为铜加工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和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中、大口径领域持续做强打造白铜成品管品牌产品,产品性能与市场占有率稳步向前。

与此同时,金川集团精密铜材公司党总支积极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组织产业链党建联盟活动,与兰州科近泰基、兰州理工大学就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用4N无氧铜板材及超长异型管材制备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开展联合攻关;与西部超导就铌钛铜复合超导材料挤压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宁波江丰电子就溅射靶材进行技术交流等。先后研发了高纯无氧铜特色产品,氧含量控制与性能在行业内处于中高端。公司党总支加强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效能和竞争力,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与互促共进。

金川集团以此次有色冶金产业链党建赋能行动为新的起点,把党建动能转化为产业发展势能,探索构建“产业链党组织+链主企业龙头带动+延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党建新模式,实现上中下游企业之间资源要素的有机整合,使供需对接更加精准,产生集聚效应,促进链上企业优势互补、互助共建,在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大局上持续发力、再创亮点。全力推动合作项目达产达标、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加速驶入党建与产业链共建互促、双向发展的“快车道”,努力实现共赢局面。

作者:尚修娟 李国伟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许 菲

责编:田红娟 闫婷婷

审核:马丰友

<

金川区在兰洽会上签约资金达208亿元

每日甘肃网讯 据金昌日报报道(实习记者文星乃通讯员薛会云)第二十一届“兰洽会”项目签约工作圆满结束,金川区成功签约13个项目,资金总额达20.8亿元。

此次签约的项目涉及旅游、养植、装备制造、商贸流通、文化娱乐等领域,主要包括脱硫石膏及纸面石膏板生产线项目、铆焊加工及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墙体板材扣压环保抗震机构砖项目、标准化养殖生态园项目、工艺品文化生产项目、环保设备及装备制造建设项目,钢结构铝合金门窗及中空玻璃加工制造项目、紫金广场华影文化传媒项目、金昌尚都百汇商业广场建设项目、白家嘴棚户区改造项目、金川区中小企业承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金荣大厦项目、黑果枸杞生产线项目等。

为吸引更多客商投资,金川区在会前精心谋划、充分准备,今年年初,通过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电话招商等方式与各地客商取得联系,双方组成考察团实地考察走访进行了多次项目衔接。在兰洽会期间,金川区积极沟通,认真洽谈,为客商提供详尽的投资解说资料,使每个投资商都能方便快捷地了解投资环境,掌握招商引资项目的申办审批流程及投资成本。

西北探“新”丨聚链成群,怎么干?

新华社兰州11月10日电(记者范培珅、王铭禹、刘雅萱)立冬刚过,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部的“戈壁钢城”嘉峪关市,气温骤降。然而,走进酒钢集团旗下的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作业区,生产热火朝天。全长1.25公里的生产线上,168台电解槽一字排开,不间断生产铝液,工人忙着转运铝液。

在酒钢集团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电解铝作业区忙碌。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相隔不远的东兴铝业下属全资子公司——甘肃东兴嘉宇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忙着将铝液加工成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3C数码产品、食品药品包装、高端装饰面板等产品的高端铝材。

“东兴铝业具备年产170万吨电解铝的产能,是甘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加工基地。但长期以来,企业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数年前,绝大部分铝液需要铸成铝锭后销往华东、华南地区,下游厂商需重新熔炼后再制成各类铝合金产品,运输成本和原材料耗损成本居高不下。”东兴铝业公司副总经理张金锁介绍。

东兴铝业公司的困扰,是西北众多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一五”计划期间,我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16项落户甘肃,奠定了西北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的产业基础。改革开放后,这些产业以初级产品为主、链条短、附加值低的短板也逐渐暴露,许多企业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积淀深厚,却难以转化为真正的发展优势和经济效益,曾经面临“富饶的贫困”问题,围绕延链、补链、强链下功夫成为摆脱困扰的关键。

这是在甘肃东兴嘉宇新材料有限公司拍摄的刚刚下线的铝材产品。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东兴铝业公司将一家铝材加工企业并购重组,2022年底企业更名为甘肃东兴嘉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后,多台铸轧机组、冷轧机组相继投产,冷精轧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公司铝材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产品涉及6大品种20多个系列,2023年实现产值近100亿元,产品远销华东、华南地区的同时,还出口到韩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甘肃东兴嘉宇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有东介绍。

“东兴嘉宇新材料公司的引进,激活了嘉峪关市传统铝产业的一池春水,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张金锁介绍,当地不断延链、补链,已引来7家下游厂商,东兴铝业90%以上的铝液实现就地转化。2023年,嘉峪关市钢铝两大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015亿元,三年增加270亿元,年均增长10.8%。

在甘肃东兴嘉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铝材加工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精准引进一个上下游企业,可以盘活整个产业链条,唤醒“沉睡”的潜力。近两年来,甘肃立足已有产业布局,优选新材料、有色冶金、中医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14条重点产业链,通过精心组织兰洽会、企业家“陇上行”、产业转移发展对接等活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在甘肃省酒泉市,当地背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手抓产业集聚,一手抓产业“生态”,形成了风电、光电、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六大产业链,其中风电产业的主机、叶片、塔筒三大系统实现本地化生产,建成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2023年,酒泉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05亿元,近3年增速均超过50%。

在位于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人在18650电池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中国镍都”金昌市,依托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金川集团,当地着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武威市,龙头企业伊利乳业公司的引进,直接带动当地奶牛养殖、饲草种植、鲜奶储存加工、包装印刷、物流配送等60多亿元产业链,实现农牧产业整体跃升。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一批新鲜血液的输入,进一步支撑构建起甘肃产业发展新格局。今年前三季度,甘肃实施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4648个,到位资金6527.1亿元,同比增长40.7%。

高端铝合金门窗

高端系统节能门窗

系统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