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去年营收6423亿元,徐直军、孟晚舟回应利润下滑、造车问题-华为销售一年多少
业绩会上,华为首次披露产业板块收入,徐直军、孟晚舟回应了利润下滑、造车等问题。谈及2023年及未来几年,华为有五大战略关键方向:开创增长机会、提升发展韧性、构筑差异化优势、以质取胜,以及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性和产品竞争力。
华为的2022并不容易。
3月31日,华为发布了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滑68.7%。经营活动现金流178亿元,同比下滑70.2%;净现金1763亿元,同比下滑26.9%。
“利润率对华为来说是一个历史低点。”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在巨大压力下,总体而言,华为的经营业绩符合预期。
与往年不同,华为此次首次在财报中划分了产业组合并公布了各业务板块收入。
具体而言,数字能源收入508亿元;云计算业务收入453亿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件业务收入21亿元;ICT基础设施业务3540亿元;终端业务收入214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2022年研发投入达1615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5.1%,费用及比重均破历史记录。
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2023年是华为生存发展的关键之年。在2023年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持续生存和发展都将是华为公司战略的核心命题。
华为也表明了2023年及未来几年,华为的五个战略关键方向:积极使能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开创增长机会;优化产业组合,提升发展韧性;加强芯、软、硬、端、网、云协同,构筑差异化优势;以质取胜,持续让华为成为ICT行业高质量代名词;压强式研发投入,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2年华为财报会的几个重点:
1、盈利下滑原因:主要是整体经营利润在下滑,与此同时研发投入在加大,这是造成经营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2、华为和产业伙伴一起解决了14纳米及以上芯片EDA工具的国产化问题。
3、没有人知道6G是什么,目前只是一个概念、产业界的一个目标。华为现在也在围绕6G有可能要用到的技术在进行研究、验证。但是6G何时到来,还不清楚。按照移动通讯发展的规律,要在2030年以后。
4、华为的供应链战略,一是确保业务的连续,二是确保客户的承诺能够得到交付。
5、华为面临的压力长期存在,但不会改变持续去吸引全球最顶尖人才的业务策略。期待着更多志同道合的顶尖人物和科学家加入华为。
6、华为的战略没有变: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是智能网联电动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或者有些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这件事情一直在查处过程中。
财报发布之后,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和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就(智能车业务、芯片供应链、人才招聘)等问题进行了问答。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以下为问答实录:(经全天候科技整理,有部分删减)
问:2022年华为除了收入,利润、现金流下滑,原因是什么?怎么理解华为现金流持续稳健?
孟晚舟:
华为盈利下滑,主要是整体经营利润在下滑,与此同时研发投入在加大,这是造成经营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关于财务稳健,可以从两个方面诠释:首先,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依然和我们在一起,在这条长征路上继续前行,相信华为、选择华为;其次,到去年年末,我们手上的净现金是1763亿元,按照我们现在的商业计划,是足够支撑未来几年的投入的。总而言之,我们依然存在,还将继续存在,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问:最近有一篇你的演讲曝光,表示华为在14纳米及以上芯片EDA方面取得突破,这一突破意味着什么?另外,华为围绕芯片的技术还取得了哪些其它进展?
徐直军:
不是华为解决了14纳米及以上EDA工具问题,是华为和产业伙伴一起解决了14纳米及以上芯片EDA工具的国产化问题。这个对我们各个业务并不意味着啥,它只意味着在中国未来龙头芯片设计公司,可以用国产化的EDA工具来设计芯片。
芯片领域是这几年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讲,这些年受到的是制裁、制裁、再制裁,我想中国半导体产业也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自救,自立自强。
对华为来讲,我们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界的自救、自力、自强的相关活动,我相信中国半导体产业会在制裁中重生,真正实现自立自强。
问:问一下孟女士,你是否从美国司法部获得确信,像美国的出差或者是别国的出差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确信,是否会影响你作为华为高管支持华为全球业务的能力?
孟晚舟:
随着法官批准检方的撤诉申请,我的个人案件已经画上了一个句号。华为服务了全球170多个国家,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会根据工作的需要,以及工作的计划来安排全球旅行和出差。
问:华为一直保持了高强度投入,请问华为在先进技术领域还有哪些布局?华为对5.5G的落地有怎样的期待?现在6G的研发有怎样的成果?未来华为将在6G的研发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徐直军:
华为在所有涉足的业务领域都在面向未来进行继续研究和开发。
面向通讯领域,我们重点推进5.5G、F5.5G、N5.5G。第一个方向,我们跟全球的同行去构筑5.5G的标准,攻克我们希望5.5G达到目标的所有技术,开发5.5G的产品,并希望在2025年左右开始在全球部署。我们希望通过5.5G的各项技术和产品的部署,能够让消费者在移动场景下,在家庭场景下,以及在办公场景下的体验大幅提升。我们也希望,所有的5.5G能够更加促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自动化。
谈到6G,要回到当时我讲5G的话题,首先6G是什么?现在没有人知道,它只是一个概念,只是我们产业界的一个目标。
在5G的时候我也讲过同样的话,所以华为现在跟整个产业界一起,定义6G是什么。当然,我们现在也在围绕6G有可能要用到的技术在进行研究、验证。
但是6G何时到来,还不清楚。按照移动通讯发展的规律,要在2030年以后。如果消费者、各行各业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需求没有大的提升,也许6G就不需要了。因为没有需求就没有人愿意投资,没有回报。所以,我们可能长期生活在5.5G的年代,也是正常的。但是全球产业界,特别是运营商都希望6G到来,否则就没有增长了,你们也不买手机了。
原来手机换机周期是两年,现在是不到三年,中国的消费电子尤其是手机需求大幅下降,全球大幅下降。所以说大家还是希望6G到来,但是能不能到来,何时到来,要到2030年以后,也许能够得到回答。
问:华为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总体策略是什么?特别是跟半导体相关。另外现在芯片和器件的替代方面进展如何?
徐直军:
我们的供应链战略,一个是确保业务的连续,一个是确保我们的客户的承诺能够得到交付。
其实华为管理供应链不是近几年才开始,在2012年我们就在着手。2012年我们有一个备胎计划,2019年被曝出来。我们希望,我们的所有产品不依赖单一国家,不依赖单一供应商,能够在应对供货的情况下还能生存。所以为了业务连续,为了确保客户稳定对应,我们做了大量器件替代,其实是一个累计的结果。未来努力的方向,还是确保我们能够连续供应,确保持续交付对客户的承诺。
问:今年财报发布中,展示方式发生了变化,第一次展示了车业务、数字能源业务,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华为对这些业务过去几年的投入、现在收入是怎样的一个评价? 2022年华为已经收入企稳,那么对于2023年,你们对于收入尤其是在利润方面有什么样的预期?
徐直军: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优化产业组合,进一步提升我们整个发展的韧性,构筑一个强韧性的产业组合。所以我们把原来隐含在ICT基础设施里面的华为云、数字能源单列出来了,也是希望能够面向未来更好的发展。
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产业的组合更加科学,而且韧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能够更好的支持我们面向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2023年,对于华为来说,当然还是非常有挑战的一年,我们还是在暴风雨中奔跑。我们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市场因素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在2023年有所增长,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但是不确定性太多。具体结果,我想在明年的今天,你能看到。
问:华为手机芯片的国产化进程到了哪一步?华为什么时候可以生产5G手机?终端业务有哪些新计划?
徐直军:
手机业务受制裁影响最大的业务,从原来的全球第二,或者余承东经常吹牛的第一,现在到了others。现在美国商务部只许可了4G手机芯片,所以我们只能造4G手机。
由于我们在摄像、体验各方面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看来还是有人愿意买4G手机。我这个是一个Mate X3,折叠屏能够做到跟普通手机一样的重量。如果要期待买到华为的5G手机,要等待美国商务部的批准,它能够许可5G芯片给我们,我们就能生产5G手机。
问:华为经营面临大挑战,对华为的招聘是否有影响?华为曾经提出要吸引世界级的人才,目前华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有没有什么思考和计划?
孟晚舟:
确实是这样的,华为的经营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压力来自于刚才徐总提到的终端收入规模的下滑,也来自于全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时也来自于我们自身为了业务与连续性所加强的研发投入。
即便这种压力的长期存在,我相信我们也不会改变持续去吸引全球最顶尖人才的业务策略。我们期待着更多志同道合的顶尖人物和科学家加入华为,和我们一起攀登珠峰,和我们一起攻坚克难。
谈到人才策略,我想另外再多说一点,华为公司内部,我们不为学历论,只要与岗位所适配的员工就是我们认为的优秀员工,我们需要有大量具有匠心精神的员工和我们一起守住公司的基业。
总而言之,对华为而言,无论是哪类人才,只要足够优秀、足够专业、足够踏实,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优秀员工。与此同时,无论公司经营承受什么样的压力,我们都会持续保持开放的态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华为。
问:孟女士,你4月1号即将就任轮值董事长,就职之后的打算是什么?鉴于2018-2020年之间,你在加拿大的经历,有一部分投资人会认为你就任轮值董事长之后,美国对华为的管制会加剧,对此你怎么看?
孟晚舟:
华为公司的《治理章程》已经明确了,我们是体制的接班、制度的接班,从来都不是个人接班,而是集体领导。华为不把公司命运系于个人身上,而是“一张蓝图画到底”。
公司的治理规则已经明确约定了轮值董事长的职责,而且也明确约定了在当值期间的工作日历和工作沙盘,我和其他的联两位轮值董事长是一样的,我们都会按照治理章程的约定,忠实履责,例行开展工作,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公司董事会、常务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监督。
作为一家企业,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地缘政治,我们也没有办法改变生存环境,我们只有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
问:最近AITO的宣传物料变成了华为问界,有人认为华为要下场造车,华为如何看待这种言论?未来华为汽车业务的三种模式将如何进行发展,是否会更聚焦于智选车?
徐直军:
我们上午恰好重新发布了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大家很关注我们这个决议的有效期只有5年,这个5年不是只有5年,而是我们所有文件的有效期最长制的5年,所以说3年快到了,我们再发一个5年决议。
所以华为的战略没有变,我们不造车,我们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是智能网联电动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最近确实如你所说,我们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或者有些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这件事情本来一直在查处过程中。
华为经过30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随意滥用。华为没有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在这一次的文件里面,我们也对品牌的问题也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任何汽车品牌前面,或者作为汽车品牌出现。我们会对所有的旗舰店、销售店和宣传物料进行清理和整顿,使之回归到我们的战略上来,回归到我们的定位上来。
问:过去三年,华为重新设计了13000各种元器件和将近4000多个电路板。未来华为在自主替代方面还需要去重新设计多少零部件?这个进程,会不会影响华为在其它更领先技术上的投入?
徐直军:
我澄清一下,任总讲的三年可能是记错了,我认为应该是十年,我们从2012年开始一直在做这件事情。但是我们这项工作基本结束了,不会有你所说的了改来改去。
刚才晚舟讲了,我们进入了一个资产下的正常状态,也意味着我们所有的研发是可以聚焦精力在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面向客户需求,进一步为客户创造价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