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双一流建设开展MBA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双一流”建设 开展MBA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双一流”建设 开展MBA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MBAChina网讯】7月6-8日,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MBA西北联盟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共同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联合会承办的“共建共享筑梦新时代”高峰论坛暨2018年中国MBA西北联盟主席峰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隆重召开。
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敏娟院长接受媒体专访,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教育优势、MBA教育的“双一流建设”以及在西农MBA办学中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做出的响应三个方面做出了回答。
赵敏娟院长接受媒体专访
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MBA办学始终坚持学校“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结合我国尤其是西部涉农工商管理的现实,以培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为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立足现实发展需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教育的优势已经形成。办学的优势概况为三方面:
一、坚实的办学平台和基础
学校在MBA办学早期,就组建以学校常务副书记为组织的校MBA领导小组、以校内外知名专家为核心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以高素质专业管理人员为核心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等三大机构,为确保MBA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以经济管理学院为主体,按照人才培养需要,已经形成了跨院、跨校、跨国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再次,依托工商管理研究中心,集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创业平台,为MBA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提供强力支撑。学院配备了各类设施和仪器,为MBA办学提高了良好的办学环境。
二、稳定的创新创业培训基地
依托学校和学院涉农管理领域的的54个教学基地和固定观测点,为MBA办学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实现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三、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
依托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和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源,凸显能力、素质、责任和创新四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化创新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具有扎实工商管理理论、系统经营决策能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创新型涉农企业家、战略型金融投资家和复合型职业经理人。
在全国高校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要求和背景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教育积极开展“双一流”建设并落实到实处。赵院长向记者介绍:“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培养,MBA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经过MBA教育可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既是办学宗旨也是人才培养最终目标。
赵敏娟院长接受媒体专访
围绕MBA人才培养目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在落实“双一流”方面最为突出工作就是尽最大努力培养一流的、满足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工商管理人才,具体做法可概括为三方面。
一、专业上涉农特色鲜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教育文化历史悠久,围绕人才培养需求,在工商企业管理方向、投资经济与项目管理方向、金融业务经营管理方向、物流工程及贸易、食品营养与健康管理方向等专业方向设置上突出了农林色彩。特别是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农村金融和传统领域物流工程及农产品贸易方向的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设置系统化、前沿性、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实操性课程,适应了时代发展变革、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涉农企业家、具有战略思维的微型金融家和具有新农思维的农产品电商职业经理人培养的迫切需求。
二、教育中注重全过程和高质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教育将质量教育贯穿于培养的整个过程,在学生入学和毕业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社会责任、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商业道德、社会责任、国际视野、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方式上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
“双一流”人才需要扎根中国大地,同时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为提高教育质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项目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进行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包括,在课程体系上,及时增设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谈判等课程和涉及全球化经济、文化等的专题讲座,融入世界经济的最新动态、多元文化特色、管理等领域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引入实证分析与情境教学方式,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综合素质与管理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各种讲座和专题报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上,定期聘请国外知名度较高的教师来校进行讲座、短期培训;组织师生定期到国外访学、实习、参观考察等。比如,与英国雷丁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及中欧国际商务院等国内外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院校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讲学、研究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双一流”建设序列的两所农林高校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之际,西农MBA在办学中积极响应并通过实践将“双一流”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因此,实践乡村振兴是农林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担当,我们也将乡村振兴具体要求结合学校MBA办学特色,以MBA学生为主体,积极实践乡村振兴。
培养方案方面
2018年初,按照一二三产融合的思路,设置了食品营养与健康管理方向,组建了跨学科的师资队伍;
在教学实践方面
加强MBA学生与实践基地和观测点的实质性调研,将“一懂”作为“两爱”内化于心的前提和基础。有三分之二的专业课程中都设计了不同类型和方式的实践内容,在实践中解读课堂理论学习。
在MBA学生实习和实践方面
鼓励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乡村问题。例如,在一次实习中,MBA学生发现陕西乾县约有400万斤酥梨滞销。当时,学生们首先自发组织了认购,将周张村3个贫困家庭的滞销梨几乎销售一空。当时,60多岁的果农罗战武将写着“知农悯农,爱心助农”的锦旗送给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工组人员。同时,同学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滞销,不止乾县一处,还有镇巴、合阳等等。问题的解决也绝不是我们这几百人、几万斤所能完成的。”同学们提出,今后应尝试以MBA学员牵头、组织全国相关涉农MBA院校和校友搭建西部鲜果信息平台,长期帮扶农民推广、销售农副产品。同时开展入村宣传,让更多的贫困户学会利用现代营销渠道。
另外,MBA学生经常开展去农村爱心村,关心和照顾农村孤儿、留守儿童等活动,这种类似的活动,润物细无声之处中,点滴之处,既培养了MBA学生,也提升了办学质量和凸显了办学特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坚持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宗旨,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及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优势,形成农业产业经济、农村金融、资源及环境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等稳定的特色与优势研究领域。
赵敏娟院长接受媒体专访
赵敏娟,女,九三学社成员,管理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博士(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USA);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陕西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目前兼任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
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
农业自然资源经济管理、公共政策经济评价、农村区域发展等领域,尤其是在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理论和实践、生态补偿政策评价、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等方向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
一是构建了陈述偏好法在描述相似生态恢复结果的可替代生态指标理论模型,揭示了描述自然资源价值的“中间指标”、“最终指标”以及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效用内涵与替代关系;从中国西部流域生态价值评估内涵、准则、评估范围、情景设计等关键因素切入,提出了中国西部流域生态价值评估-选择试验法应用体系。
二是分别从农户、决策者、研究者视角,对生态恢复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经济分析与评价,揭示了生态恢复政策实践中存在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
三是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视野下,对农业水资源和耕地的微观经营与利用效率、农业资源区域管理及其多中心实现途径等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过去5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51篇。包括: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农业技术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发表中文论文35篇(CSSCI/CSCD期刊论文21篇,核心期刊和其他学术期刊论文14篇);在Land Use Policy,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Water Policy、Ecological Economics、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篇(其中SSCI/SCI论文14篇);2014年发表在Land Use Policy关于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价的论文进入ESI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