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通胀小心开错药方
遏制通胀小心开错药方
遏制通胀小心开错药方 更新时间:2010-11-28 8:39:47 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里,“抑制通货膨胀”突然成了各级政府当下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及媒体的核心关切。通过这个事例,中国政府全方位的社会动员和控制能力再一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恶性通货膨胀会对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造成严重冲击,甚至直接威胁社会稳定。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一波的通胀势头中,与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的猛烈上涨既是先导,又占据了最大权重。由此来看,政府和社会舆论对通胀的强烈忧虑以及想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遏止,非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还是政府和媒体的责任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才把通胀真正当回事,恐怕已经有些晚了。然而,更多的历史经验还告诉我们,相对于通胀本身而言,政府对它的不恰当应对很可能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就拿眼下各级政府蓄势待发的价格管制冲动来说,我们就看不到其中有任何合理性。在市场经济体制里,价格是反映一种商品供求关系的最直接信号,它显示了在当下的各种综合因素条件下,资源朝何种方向去配置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率。当然,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从来就不等于价值层面的合理性,但要促进后者,我们也只能采取顺应市场规律的手段。否则,不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还一定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和后遗症。
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一再表明,政府对某一商品实行最高限价,结果一定是造成该商品的供应短缺以及由此而生的猖獗黑市。如果政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贯彻它的限价政策,那么它就必然要投入无数的人力物力去打击黑市和查处 “囤积居奇”。然而,它们都是注定无望成功的。因为最高限价实际上是在明确地告诉本来想要从事这种短缺商品的生产以期从中获利的生产者:这么做是无利可图的。从而进一步抑制这种商品未来的市场供应。而且,鉴于中国经济的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已相当高,一方面,在全球市场同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前提下,在国内实行限价几乎还等于以低价拿本国本来就短缺的商品去补贴外国;另一方面,它毫无疑问会激起国内不同省区市之间限制短缺商品流通的与邻为壑的保护主义地方政策。
无数活生生的事实证明:政府对价格进行直接干预,几乎总是加剧了价格的上涨及波动。事实上,仅仅因为对中国抑制通胀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国内国际期货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大宗商品的价格近几日已经出现了惊心动魄的剧烈起落。
至于眼下许多媒体热衷于宣扬的所谓中间环节投机加价及销售商囤积居奇,依我看来,在一个进出自由的充分竞争市场 ,生产者要想长久维持价格串通以牟取暴利,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那些与政府行政力量相勾结或本身就是由政府直接保驾护航的行政性垄断行业 。
除了上述这些直接的价格管制以外,政府可能做出的对通胀的错误应对还有许多,例如出于一时之需重拾许多计划经济的手段,限制一些本已基本实现市场化的领域里上马新的生产能力,或者政府干脆直接去从事一些短缺商品的生产等等,考虑到中国特有的与行政权力紧密关联的无数国企,以及不在官方税收和统计覆盖之内的庞大的“地下经济”,政府应对通胀的不当举措往往会比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引起更加复杂有害的现实后果和连锁效应。而在我们所有的担心中,最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打着治理通胀的旗号,大规模干预市场自由交易、直接插手微观领域的经济活动――对于许多执行部门和官员而言,这里面巨大的寻租空间的诱惑实在是难以抵挡。而这一切,都将严重动摇正在艰难成长中的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市场经济的基础。
还有一些并不那么直接的物价干预的不恰当政策。比如近年来有关建设国家储备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贵金属到粮食,再到食糖、棉花……似乎需要由国家来储备的重要战略物资越来越多。而伴随着储备物资的涵盖面日益广泛,一种错误的观点也甚嚣尘上。根据这种观点,国家储备体系的目标似乎不应仅局限于对一些国家认为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的“储备”,还应当起到平抑市场价格的作用。这种想法表面上看起来符合市场规律,但在我看来,它不过是一种以计划经济手段去操办市场经济的注定要失败的企图而已。
诚然,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绝不会坐视凶猛的通胀造成老百姓的生活困难,也不会听任长期的实际负利率蚕食老百姓的家庭资产。然而,我们需要一再强调,真正有效的应对必须是那些符合市场经济原则、顺应市场力量的明智之举。
随着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从现在一直到明年中,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将令人不安地继续上升,现在看来已是不可避免。因此,从宏观上看,只有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效收缩货币发行,才能从根本上起到遏制通胀的作用。从微观上看,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供给,才能扭转市场对未来的强烈通胀预期,进而引导物价回归稳定。这可能对抑制通胀的作用更加直接。在这方面,下一步应该做的不仅不是加大管制,而恰恰是进一步放松管制,破除国有行政垄断,让更多民营资本参与到资源、原材料及敏感生产资料的市场竞争中去。同时,还可以通过关税调整等办法鼓励居民到国外去消费,鼓励企业进行全球投资,这种向外输出流动性实际上等于向内引进了有效供给。此外,对于因消费价格上涨而发生生活困难的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各地政府可以采用临时性现金补贴的办法,助其渡过难关。
今天的中国人吃的、穿的和行的无疑比30年前要好得多,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并不是靠政府更多地“管”出来的,正是政府“管”得越来越少,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而教育、医疗、住房等政府仍然不停地在“管”的那些领域,恰恰是老百姓的不满呼声最集中和最强烈的。这个简单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当前我们面对的棘手的通货膨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