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魅影重现货币政策纠结
通胀魅影重现货币政策纠结
通胀魅影重现货币政策纠结 更新时间:2010-5-13 23:59:37 一个无法将资金合理地配置到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是不完整、不健康、不可持续的。” 放松货币事与愿违,收紧货币又很纠结,开出的药方是“中国的金融改革不能停顿,要继续深化”。 一个无法将资金合理地配置到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是不完整、不健康、不可持续的。天量的信贷流向房地产、大型央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等最具活力的部门依然嗷嗷待哺,再次证明重信贷扩张轻金融改革、重刺激政策轻制度创新已经难以为继!
今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统计数据都会挑动市场敏感的神经:公布前是“消费价格指数竞猜”,公布后是“央行何时加息竞猜”。前天公布4月份的CPI涨幅为2.8%,创下18个月以来的新高,加息之议又起,有人甚至“不排除本周末加息的可能性”。央行上月发布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自“金融海啸”以来首次提出“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不少人理解为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加息派似乎正占上风。
在货币政策工具中,调整利率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自去年11月CPI由负转正,央行就频繁使用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收紧货币政策,却至今仍按“息”不动,可见央行对加息慎之又慎。
CPI是判断价格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并非唯一指标;央行拿捏政策工具,还要看生产价格指数、货币投放、信贷规模等一系列指标,更要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准确把握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央行按“息”不动,但CPI涨幅已经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如涨势持续,实际负利率不但损害存款人的利益,还有可能诱使“存款搬家”,吹起资产价格泡沫。可是,加息又是刺激政策退出的强烈信号,表明经济增长基础稳固,甚至有过热的风险,还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保持超低利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当下,央行拿捏货币政策实在是很纠结。于是,宏观调控不得不祭出各种“非常规”手段,比如,通过“窗口指导”压缩银行的信贷规模,通过强化资本充足率要求防范银行的信贷风险,通过提高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压抑房地产价格飙升;如CPI继续攀升,还有可能再次“微观调控”:用行政手段对部分商品和服务实行限价。
通货膨胀是指因货币发行过多所引致的物价普遍且持续地上涨。市井语言中的“票子发毛”和“银纸缩水”,无不揭示通胀的本质就是票子发得过多,超出实体经济的需要。当“金融海啸”袭来,刺激政策出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无可厚非。衡量货币松紧的是货币平减指数,在经济过热的1993年,指数为8.6%,2008年为2.4%,但去年却高达21.4%。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创造9.6万亿元的天量信贷,从货币供应到通胀浮现有一个传导过程,一般时间后滞6至12个月;因此,如今通胀魅影重现并不意外,既符合理论逻辑,又符合市场实际。
正因如此,从去年底开始,“管理通胀预期”就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早在一个多月前,国务院总理在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境外代表时表示:“去年我们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流动性充裕,贷款均衡可持续,但并未完全如愿。这说明我们在金融调控和监管上还有缺陷。有些不知情的人,以为是中国政府有意扩大信贷规模。事实上,这恰恰是我每天担心的。”
放松货币事与愿违,收紧货币又很纠结,开出的药方是“中国的金融改革不能停顿,要继续深化”。这是深刻且到位的判断:一个无法将资金合理地配置到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是不完整、不健康、不可持续的。天量的信贷流向房地产、大型央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等最具活力的部门依然嗷嗷待哺,再次证明重信贷扩张轻金融改革、重刺激政策轻制度创新已经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