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

通胀风险推升加息预期预计货币政策主基调趋紧

autumn 0

通胀风险推升加息预期 预计货币政策主基调趋紧

通胀风险推升加息预期 预计货币政策主基调趋紧 更新时间:2010-11-5 7:26:33   从监管层的一些表态来看,我国通胀压力中长期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在美国重启量化宽松前夜,澳洲央行和印度央行已经双双选择再度加息。经济学家认为,国内的通胀预期管理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政策的侧重点。如果10月份CPI再创新高,年内可能还将加息1次,到明年年底前我国可能需要连续数次加息。

应对 “被通胀”各国开始行动

就在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大行其道之时,一些“被通胀”的国家已经开始行动了。

印度中央银行2日公布季度货币政策回顾报告,宣布把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各提高25个基点,以控制通货膨胀,并维持当前经济增速。这是印度央行今年年初以来第六次加息。今年印度央行已将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累计分别上调了1.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9月印度的通胀由8月的8.5%上升至8.62%,而截至7月前,印度通胀曾连续6个月维持在两位数水平。

如果说,印度央行的连续加息在市场的预期之内,那么澳大利亚的加息之举就有些出乎意料了。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2日决定再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4.50%提高到4.75%。这是澳大利亚央行自去年10月以来第七次加息,但也是近6个月以来首次加息。“尽管近期数据显示澳大利亚通胀率或降至2.5%,但该数据会因烟草税率的提高有所上行。因此,澳大利亚央行决定维持关于通胀率或会在未来几年内上升的判断,决定再次启动货币紧缩政策。”澳大利亚央行行长史蒂文斯日前如此表示。

香港《经济日报》3日发表社评称,美日不断印钞,造成热钱流向亚洲与新兴国家,吹大其资产泡沫与恶化通胀,加剧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的矛盾。量化宽松来势汹汹,令澳印两国面临庞大通胀压力,唯有先发制人。

实际上,眼下日益扩大的内部需求以及食品和大宗价格不断走高将进一步推高亚洲国家的通货膨胀。美国银行美林近期将2011年亚洲通货膨胀预期从此前给出的3.3%上调至4%。汇丰在其日前发布的报告中称:“西方越是实行量化宽松,新兴市场将越是热衷于量化紧缩。”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亚太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而言,控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首要目标,一旦通胀率超出预期,这些经济体都会采取加息的举措。为应对通胀,巴西央行也曾在今年4月、6月、7月连续上调基准利率。

不过香港《经济日报》3日社评也称,新兴国家各施各法应对资金泛滥,但难兼顾遏制通胀与遏制货币升值,左支右绌下,反添经济及市场风险。

预期 10月CPI或再创新高

“我们预测10月份CPI同比增幅为4.1%左右,涨幅将超过9月份的3.6%再次创出年内新高。”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此后两个月CPI将开始逐步有所回落。但未来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充裕、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强等潜在通胀压力仍将长期存在,使得物价回落的幅度和空间相对有限。他预计,2010年全年CPI涨幅为3.1%左右,而2011年上半年物价可能重回上涨通道。

中投证券表示,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累积效用造成近期通胀快速攀升。而近期国内信贷反弹,美国量化宽松预期下热钱流入更加剧未来通胀压力。因此,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快与国内农产品供求矛盾加剧背景下,上调10、11与12月份的CPI水平至4.2%、4%与3.2%。

其实,通胀预期的提高已经成为市场的一致观点。WIND统计的25家机构的10月份CPI预期均值已经达到3.9%。央行对此已经表示警觉。在《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称,国际经济复苏还比较缓慢,我国经济增长较快,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压力不容忽视。央行认为这一方面源自全球流动性和货币条件仍将宽松,还在于国内的结构性价格上行压力。

10月份PMI分类指数的反弹也印证了通胀压力加大的判断。光大证券分析师潘向东表示,10月份购进价格指数继续强劲攀升,达69.9,环比增速超出历史水平两倍有余。在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下,我国经济的企稳复苏大大加速了资源价格的上涨速度。预计只要投资拉动经济的政策不变,未来内需的复苏势头将持续,但在目前各国增长都乏力的同时,流动性却异常充裕,这将加大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

海通证券认为,当前经济在经历了一个小幅回调之后,迅速复苏,PMI指数10月份达到54.7连续三个月从低点上升,存货指数也开始止跌回升,实际上确立总需求高位企稳回升的趋势。而通货膨胀目前来看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在“保增长,调结构,管预期”三个政策重点的权衡上,管理通胀预期可能正在成为当前政策关注的重点。

政策连续加息可能性大幅上升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由于政策制定者此前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过强而延缓加息,导致通胀风险上升,现在加息及货币紧缩政策已开始,年内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整体显示,货币当局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乐观,但对通胀前景却相当担忧。鲁政委预期,央行将严守年初确定的M2达到17%左右,信贷7.5万亿元的目标;年内还将存在提高准备金率1至2次可能性,年内也还存在加息1次的可能,从现在到明年末可能总共加息3至4次。他指出:“未来的政策主基调是趋紧的。”

澳新银行在报告中明确表示,美国上周公布的芝加哥PMI指数显示,其分项的购进价格也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购进价格指数在10月跳升了14.9个百分点至68.9。这种情况可能意味着不断上升的大宗商品价格正在不断增加全球性通胀的风险,而由于美联储弱势美元仍将持续,相信大宗商品的上涨趋势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由于过度的货币投放、好于预期的经济表现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上涨的压力,CPI通胀率可能远未见顶。中国央行也需要不断收紧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胀和通胀预期失控,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将允许人民币持续升值进程,同时,我们维持年内央行再加息25个基点的预测,12月将是可能的时点。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表达了“加息需谨慎”的观点。北京大学人力资本研究所研究员易鹏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CPI面临冲高回调,上升压力已经得到释放,中国第四季度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他也说,必要时不排除政府再次运用这种手段来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政府还应该从其他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比如理顺境外投资渠道,引导国内过剩资金走向国际市场,缓解国内资金过剩压力。”易鹏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也撰文指出,不排除今年12月或明年一季度还将继续加息1至2次。但如果届时外需尚未完全恢复、楼市调控力度过大、经济下滑迹象存在的情况下,启动后续的加息政策可能就会十分谨慎。

南京证券指出,四季度,流动性宽松格局将持续,收缩流动性的压力可想而知,需要偏紧的货币政策进行配合,主要是依靠数量型货币工具,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来对冲外汇占款被动投放货币的压力、对信贷投放加强窗口指导等。高盛最新发布的报告也认为,目前的经济政策重心已经转移到控制通胀,不过,货币政策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紧缩,还未进入加息通道。“通胀压力日趋明显,至明年二季度,中国央行可能会采用数量调控为主的手段进行调控,而价格调控可能为辅。至于年内是否还会加息,可能会视具体的情况变化而定。”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表示。

相关文章:

通胀预期依然存在非制造业PMI连续4月超60%通胀风险推升加息预期预计货币政策主基调趋紧世行下调中国通胀率预期称利率还需进一步提高通胀预期依然存在非制造业PMI连续4月超60%通胀风险推升加息预期预计货币政策主基调趋紧美联储政策声明: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热钱加速涌入新兴市场再临考验海南和苏州积极申请REITs试点世行:建议中国建议收紧货币政策全年增速预期10%201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1年展望

Bitget下载

征地补偿协议

热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