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

通胀虽抬头增长却无忧

Nancy 0

通胀虽抬头 增长却无忧

通胀虽抬头 增长却无忧 更新时间:2010-8-15 0:03:44   马光远 央视特约评论员

7月份的CPI再次突破了3%的警戒线。对于这个数据,官方虽然表现出了处惊不变的姿态,认为这不足以认为未来物价走势的恶化。按照统计局的说法,导致7月份物价同比上涨3.3%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是翘尾因素,在3.3%的增长里,有2.2%是翘尾“翘”出来的,所占比例高达67%,另外1.1个百分点是由新涨价因素引起的。剩下的33%的上涨因素中,食品价格的推动又成了主要因素,比如,鲜菜价格上涨了22.3%,粮食价格上涨11.8%,家禽类上涨4.1%,特别是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对于未来的价格走势,盛运来的看法比较乐观,认为下半年虽然推动价格上涨和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但总体而言,抑制价格的因素占主流,全年物价依旧会保持相对的稳定。

但是,笔者认为,下半年最令人担忧的恰恰是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从翘尾因素看,尽管未来几个月,翘尾因素导致的CPI上涨的因素在逐渐减弱,但物价上涨除了翘尾因素之外,主要还要看物价本身的态势。我们判断,第三季度的物价走势非常关键,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农产品价格的滞后效应将在第三季度凸显,猪肉价格已经连续8周上升,但上涨空间依然很大,加之弱势美元下大宗商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势必使得通胀预期的压力加大。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农业夏粮的收成其实没有数据显示得那么乐观,对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发改委也没有多大的办法。由此我们认为,就第三季度而言,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将远远多于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而第四季度,考虑到季节性因素,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和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将持平,物价将在第三季度达到顶峰之后,象征性地回落,但不会回落太多。

相对于物价走势,经济增长的指标其实最没有必要担忧。尽管从二季度开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指标开始出现了下滑的势头,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以及制造业经济采购指数和发电量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且,一些指标下滑的速度也比较快,但总体来看,一方面下滑的指标幅度并没有外界渲染得那么大,更不是跳水式的。从下滑的原因看,除了一季度经济各项指标过热之外,还有去年基数逐渐增高的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基数因素,下滑的速度是极为平缓的。而且,一些指标的下滑,正如盛来运所言,恰好是宏观调控的结果,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下滑,和今年国家铁腕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不无关系,至于固定资产投资滑落至25%左右,也是今年政策调控的结果,25%的增幅,其实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也是银行等信贷资源可以承受的。

另外,从宏观经济“三驾马车”的表现看,1-7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866亿元,同比增长24.9%,增速仅仅去年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而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53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个月仅仅回落0.4个百分点。再看进出口,7月份,进出口值2623.1亿美元,增长30.8%。其中出口1455.2亿美元,增长38.1%;进口1167.9亿美元,增长22.7%,月度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再次创历史新高,前7个月,进出口总值16170.5亿美元,同比增长40.9%,而去年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是负数。也就是说,“三驾马车”,投资和消费表现正常,外贸表现抢眼,即使一些个别指标下滑,三季度整个经济增长达到9.5%没有任何大的问题,四季度即使继续下滑,保守估计也应达到8.5%以上,这样,全年经济增长肯定在9.5%以上,如果以这样的速度,称之为“滞”的话,那是违背经济学的基本常识的。

很显然,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真正需要关注和下决心解决的依然是通胀预期、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模式,依然是治理以高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而不是增长。7月份货币供应量达到5000多亿,总体并没有超过预期,而整个房地产价格的走势依然处于僵持状态。由此我们认为,政策应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在总体态势良好的情况下,政策切不可反应过度,以免房地产等产业在调整不到位的情况下报复性反弹。

不夸张地说,7月份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拿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非常漂亮和优秀的答卷,尽管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但增长基本无忧。因此,宏观政策的选择在关注物价的同时,依旧要坚持各项调控措施,坚持结构的调整。结构调整开始的越早,房地产泡沫治理的越彻底,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越有利。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交通事故责任

币圈资讯

冬季食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