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业放开低空空域拉动万亿市场
通用航空业:放开低空空域拉动万亿市场
通用航空业:放开低空空域拉动万亿市场 更新时间:2010-11-22 8:56:55 46岁的张青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董事长,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只有少数人知道——“航友”。能够便利驾驶飞机,成为这个退伍军人业余时间最大的想头。 2010年11月14日,张青等来了令他兴奋不已的政策出台。当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对深化中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作出部署。根据这一意见,中国将逐步开放1000米以下的空域,允许轻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等一些小型飞机飞行。 被禁锢的市场 “当兵时,没开过战斗机让我很遗憾”,张青对《投资者报》说,从7岁时在电影中看到飞机时,他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骑上蓝天,但是,目前国内除了专业的飞行员外,其他人“很难摸上飞机。” 现在好消息传来,中国即将开放低空空域。张青早在去年就去参加了“飞行培训班”,限于工作忙碌的原因,直至一个月前才考到驾照,他为此的花费超过30万元。 即便学习驾驶的费用不菲,但张青还是认为很值。他期待中国的通用航空将来会发展成为美国通用航空一样的水准,只要提前半个小时报备一下,就可以驾驶飞机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 目前,中国私人飞机飞行一次需要提前一个月准备相关手续,与传统航班相比,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无法显示通用航空的便利性,对于像张青这样的“航友”来说,与其在国内飞机一次耗费一个月的时间,不如选择去国外租飞机。 随着中国低空空域最快会在今年年底开放的消息传出,张青乐观估计,自己明年年中就有机会驾驶飞机从老家台州飞往杭州。但是,一位民航业内人士11月16日对《投资者报》表示,低空空域的真正影响或许要在两年之后。 如果只从机场来说,与通用航空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相比,中国目前大约拥有500座机场,而美国则拥有大约2万座机场,未来几年中国将迎来机场建设热潮。据《投资者报》了解,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建设机场纳入“十二五”规划。 潜在客户充足 近几年中国富豪人数在快速增长,根据《2010胡润财富榜》显示,目前中国共有5.5万个亿万富豪,其中有1900位10亿元级富豪和140位百亿元级富豪。 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千万富豪的平均年龄为39岁,亿万富豪的平均年龄为43岁,平均年消费为170万元,正是中小商务机最佳潜在购买人群。从收入来看,这群人完全有能力负担起千万元以上的中小型飞机的购置费用和每年几百万的保养使用费用。 在航友、投资客以及相关业内人士纷纷为了即将开放的低空空域兴奋不已的时候,有关人士却开始担心安全问题。 从美国经验来看,开放低空并没有那么可怕。美国目前拥有2万多架私人小型飞机,对于低空飞行管理,有着非常成熟的制度。实际上,在美国的通用航空业,与汽车驾驶一样,拥有详细安全的法规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未来中国开放低空空域可能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低空空域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与海陆交通一样,监管部门要加强低空飞行安全监控和管理,建立完善飞行违规处罚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并要建立飞行评估监督体系,尽量消灭不安全隐患。只有低空飞行的通用航空安全性得到保证,才能让产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目前国内通用飞机领域的情况是,飞机制造产量不大,私人购买飞机的成本较高,如果直接从国外购买相关税费比较重。对于中国通用飞机产业来说,还需要培育市场,但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市场空间很大。 万亿市场前景 张青说,“低空空域开放对相关服务产业的拉动,可以用空前来形容。” 假设未来10年中国有两成的亿万富豪选择购买私人飞机,那么购置量将超过1万架,按每架飞机1000万元人民币计算,对应中国未来10年将迎来千亿通用飞机市场。 除了拉动中小型飞机和直升机制造产业外,还能拉动包括机场、飞机加油站等服务产业发展。上述民航业内人士也表示,如果未来中国拥有的通用航空飞机将超过1万架,租赁和修理飞机将首先迎来繁荣,每年会有超过两百亿元的运行、维修、服务市场。 另外,根据美国经验,通用航空业投入产出比1:10、就业带动比1:12,随着政府逐步放松管制,将逐渐创造出一个万亿规模、千万人就业的大市场。 国信证券认为,通用航空产业链从受益先后顺序上看,首先应该是通用航空维修和通航运营业,他们可以从存量市场中直接获益;其次是机场及空管配套设备,所谓先修路再通车,空域范围的拓展必须以空管设备和管理到位为前提。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健11月16日对《投资者报》表示,从目前来看,低空开放发展空间巨大,但真正启动整个产业最快也要到2012年。毕竟,这是一个必须制定成熟标准的行业,需要时间。 对于这样一个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产业来说,有一大批受益的上市公司当属意料之中。 通用航空维修和运营方面的公司有海特高新、中信海直;机场设备行业的公司有威海广泰;空管及雷达行业的公司川大智胜、四创电子、*ST高陶、华力创通等;还有飞机总装企业哈飞股份、贵航股份和洪都航空等;另外,核心零部件制造的上市公司有航空动力、ST宇航和ST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