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风大涨监管重压下可转债继续疯狂注意已有资金开始撤退【推荐】
“顶风”大涨!监管重压下可转债继续“疯狂”!注意已有资金开始撤退
10月26日,部分可转债继续被“爆炒”,通光转债日内上涨84.24%,换手率高达238倍,转股溢价率近100%。此外,九洲转债等多券盘中向上触及熔断,10余支个券日内涨幅超过20%。
监管对于可转债的炒作明显加大了关注,上周末,证监会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及其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沪深交易所也表示,将可转债交易情况纳入重点监控,实施监管和自律措施。
有私募人士向记者反馈,炒作资金对于监管力度加大的担忧明显加强,“很多资金都不做了,或者降低了规模,炒作行情可能快结束了。”
大涨行情继续
盘面上看,可转债仍然维持较高的热度,部分个券日内继续大涨。截至10月26日收盘,通光转债大涨84.24%,九洲转债涨72.22%的涨幅紧随其后,英联转债涨40.24%排在当日涨幅榜的第三名。
成交额上,通光转债日内成交额高达186.32亿元,换手率为惊人的23846.90%,宝莱转债成交额也在百亿之上,达到了130.31亿元,另外有多支个券的成交额超过50亿元。
复盘此轮转债行情,短期投机特征非常明显,从行情上来看,大涨的个券普遍存在债券余额低,债券评级低等特点,也是类似于股票市场的“小”、“差”个股。类似行情2020年年初也曾出现过,8月前后,可转债市场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从成交额占比来看,炒作行情的参与者主要是散户和游资;几个炒作行情明显的阶段,自然人的成交额占比大幅提升。
转债市场规模小、机制灵活以及炒作带来的赚钱效应成为行情大火的主要原因。
开源证券宏观研究院队就指出,可转债容易受到资金“炒作”,或与灵活的交易制度下,部分规模较小、机构持仓较少的个券,容易受到资金的操控有关。
不同于股票市场,可转债市场的交易规则更加灵活,采用“T+0交易制度”且“不设涨跌幅限制”,这使得部分规模小、机构持仓少的个券价格容易受到资金的控制。近期出现的高换手、高波动个券,普遍具有“评级较低”、“规模较小”、“机构持仓少”、“价格高”等典型特征。
此外,股市的赚钱效应变差,也可能促使部分“投机”资金进入转债市场。
回溯历史,可转债炒作行情刷烈的几个阶段,多对应权益市场赚钱效应较差、情绪较差的时间段,例如2020年的3月、7月前后等。背后的主要逻辑可能是,在权益市场赚钱较差的情况下,部分游资、散户资金可能流向交易制度更加灵活的可转债市场。
监管出手,游资或已悄然撤离
虽然盘面上仍然烈火烹油,但是可转债的行情可能已经接近尾声,特别是在监管关注之下,部分资金开始谨慎收手。
“可转债行情是典型的炒作行情,我身边不少资金在做,”华东一家私募的高管对券商中国记者坦言,在火热的行情背后,主要是“游资”在煽风点火。
该私募人士进一步表示,“游资”本身对于可转债也是“爱恨交织”,虽然“炒作”时风生水起,但是处于风险考虑,大多数参与资金都是以超级短线为主,日内进出,虽然不少个券日内涨幅超过100%甚至200%,但是基本没有资金能从头吃到尾。
“很多资金都不做了,或者降低了规模,炒作行情可能快结束了。”该私募人士表示,随着监管加强,很多资金可能已经悄然退场。
自“炒作”行情出现以来,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连续发布相关监管政策,从交易行为、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加强监督。
10月23日,证监会发布《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及其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证监会在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中明确指出,针对近期出现的个别可转债被过分炒作、大涨大跌的现象,着重解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适应、交易制度缺乏制衡、发行人与投资者权责不对等、日常监测不完备、受托管理制度缺失等问题,通过完善交易转让、投资者适当性、信息披露、可转债持有人权益保护、赎回与回售条款等各项制度,防范交易风险,加强投资者保护。
此外,上交所上周五表示,本周将可转债交易情况纳入重点监控,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及时实施自律监管。同时,对15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等进行专项核查。
深交所同时也表示,近期可转债市场交易活跃,价格大幅波动,个别可转债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公司股价,提醒投资者警惕交易风险。深交所下一步持续做好交易监管工作,加强交易与信息披露联合监管,研究完善包括临时停牌在内的可转债交易制度,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切实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本周,可转债的理论转股价格与正股实际价格偏离度极大,可转债市场投机氛围浓厚。可转债的过度投机积聚了市场风险,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可转债的过度投机也使得A股场内资金外流,两市回调。监管在周五晚间重拳出击,有利于及早防范可转债过度投机风险,严监管下可转债炒作热度将逐步降温,资金有望重新回流A股。”山西证券策略团队在研报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