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

聚焦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国海防林建设需再度发力

Kate 0

聚焦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国海防林建设需再度发力

聚焦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国海防林建设需再度发力 更新时间:2011-4-22 10:44:11   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途经沿海11个省的261个县,总长度为1.83万公里。由海防林织就的绿带,犹如一条长龙,盘踞在绵延万里的海岸线上,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中国龙”现在还好吗?  1991年,我国启动实施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近20年来,沿海地区累计造林418.6万公顷,新造或更新海岸基干林带1万多公里,使海岸基干林带总长度达到1.7万公里;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6个百分点,达到35.6%,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近10年来,通过不断的生态治理,我国沿海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减少113万公顷,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了30%,一些地区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与此同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区域绿化美化,加快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改善了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洋海啸过后,我国把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把它作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内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实现林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为把沿海地区这道绿色屏障规划好、建设好,2005年,国家林业局按照中央指示精神修编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从此工程建设进入了按规划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等多林种组成的综合体,它是由消浪林带、海岸基干林带、内陆纵深防护林带构成的系统工程。山东省林科院研究员许景伟说,我国由过去单一的沿海基干林带变为现在的以县为区域构建的3个层次的沿海防护林生态网络体系,是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  他说,第一层林带主要防范大风大浪,第二层林带主要防范海潮和海雾,第三层林带是以改善生态条件、绿化美化环境为主。3个层次林带的防护目标不同,其功能配置和防护作用也有所侧重,但它们都是构成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程度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沿海地区各级政府一直以来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许景伟说,越发达的地区,海防林破坏的程度就越严重。  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热衷于搞旅游业和房地产开发、海产养殖等,使得靠近海边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好多地方的海防林带宽度窄,有缺口断带现象,形不成完善的结构体系,整体防护功能低,难以抵御海啸、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  他说,沿海防护林体系就如同捕鱼的网,如果鱼网千疮百孔,就不会捕到鱼;如果网不是足够的大,就不可能捕到大鱼。换言之,如果海防林不能达到一定规模、结构和质量要求,海啸和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就能轻易地冲破这道屏障。这是我国海防林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廖宝文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他说,一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毁林采沙挖矿、围滩养鱼养虾,造成沿海湿地、林地大量流失。  据了解,在树种选择上,我国北方地区海防林的消浪林带以种植柽柳等灌木林为主,南方以红树林为主;海岸基干林带北方以黑松为主,南方以木麻黄为主。这种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的状况,就导致林带总体质量不高,防护作用差。  廖宝文说,南方许多地方,红树林宽度不足50米,高度普遍也就四五米,难以承担起抵御海啸和特大风暴潮的重任。我国海岸线长,南北跨度又大,每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地理环境、立地条件都不同。海防林在总体上该如何构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悉,我国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频繁,年均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有资料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7次台风在沿海登陆,最多年份多达12个。2001年-2005年,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发生67次,比上一个5年增加了1.2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10.86亿元。  廖宝文说,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对于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巩固经济发展成果意义重大。当务之急是继续提升海防林工程质量,大力实施低效林改造,突破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推行造林树种多样化,使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实现由单一树种向多树种结合的林分结构转变,建成多元化、多层次、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沿海综合防护林体系。  作者:张辉 王建兰来源林业局网站)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确权之诉

Bitget最新下载地址

服兵役是强制的吗

怎么在银行买黄金

相关内容